趙存有 陳國晶 常祿
摘要: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課程教學過程的先行工作。文章系統的總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現狀,在國際交流、學生能力培養、學習目標和就業方面分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OBE教學設計理念,符合時代需求,并在課程知識點的總體規劃、課程教學目標、精細化課節、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科教融合方面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原則。
關鍵詞:OBE理念;課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設計是在授課過程中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教學考核等環節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課程教學過程中,各項內容每一個環節的規劃,都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帶來的教育理念核心的變化是徹底摒棄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構建方法,需面向畢業要求,根據教學大綱設定的教學目標,圍繞學生畢業知識、能力、素質需達到的指標全面構建課程體系,進行教學設計。OBE教學理念下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是以學生學習結果為唯一標準,要求課程設置、教學、考核評價都要依據培養目標,并與培養目標具有一致性。
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現狀
(一)課程教學大綱與授課計劃情況
課程教學大綱是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傳統教學大綱的編寫以教師的經驗為主,課程教學目標的操作性不強。由于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理解可能會有不同,所以實現多個教師上課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有一定困難。大綱的描述多以學生應該了解掌握的知識、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為主,而授課計劃的編寫則要以教師的喜好和主觀意愿為主,講什么、講多少都由教師決定。
(二)教學執行情況
教學設計是針對課程體系和知識體系即——“教什么”;教學過程是課堂灌輸和課程考試即“怎么教”;教學評價是講透且容易聽懂即“教的如何”;教學與管理是教師與管理即“管的如何”。以上總體是體現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學得怎樣關注得較少,教學與學習成效分離。
(三)教學改革方面
教學改革的針對性不強,沒有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上做到顛覆性的改革,同時又局限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等的改革,較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和能力的培育提升。教師很少針對課程體系進行課程重組與凝練以及科學性與邏輯性、內涵水平和科技前沿性的提升,往往只考慮學時少而只能設置較少的課程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注重的是畢業要求中的技術指標,對于非技術指標的考慮偏少。
(四)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方面
課程體系中的每一門課程都承擔著畢業要求所分解的指標點,由于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設計的影響根深蒂固,教師的教育理念更新緩慢,缺乏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創新。目前,許多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且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的了解也比較深刻,但是在貫徹OBE理念方面卻不徹底,對畢業要求中的非技術指標貫徹不到位,往往形似神不似,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帶有以教師為中心的痕跡。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OBE理念教學設計的時代需求
(一)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
中國是《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國,不但可以參與《華盛頓協議》規則的制定,而且通過專業認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相關國家申請工程師執業資格時,享有與本國畢業生同等的待遇。在高等教育國際交流日益廣泛的背景下,我們要建起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平臺,推進與世界一流高校和機構的深度合作,打造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直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高水平國際化人才。
(二)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關注學習產出模式、學習成果,及如何取得學習成果和評價學習成果。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完成畢業要求的12條標準,把現代企業所要求的工程素質與能力全部涵蓋,保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在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學生在每一環節都要明確自己的培養目標和學習成果,明確自己在大學四年所要學習的知識,明確系列課程所要解決的復雜工程問題,明確社會實踐環節工程師的社會責任和職業責任,持續獲得成就體驗,提升就業與執業能力。
(四)學生就業的需要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面向學生全體,以保證所有學生能夠達到畢業要求,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推動了專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加快了一流專業建設,提高了高等學校的工程教育質量,從而提高了就業質量。通過專業認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相關國家申請工程師執業資格時,享有與本國畢業生同等的待遇,增加了其國際就業的機會。
三、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原則
(一)課程知識點的總體規劃
每一門課程都屬于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課程承擔的畢業要求指標點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的教學目標對應課程的一個或多個知識點,課程知識點必須是有用和有效的,才能形成對課程教學目標的支撐。在課程體系的總體框架下,教師要規劃課程的知識點,剔除多余的、過時的、無效的知識點,保留或增加有用的、有效的知識點;考慮課程體系的整體性和連續性,使課程具有知識體系、能力、素質和能力的銜接關系,有效地支撐課程教學目標。
(二)以課程教學目標為導向的教學設計
要根據課程教學大綱規劃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評價方法和考核方式,課程的教學設計要讓學生清楚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和如何考評。實現課程目標并達到教學設計目的的關鍵在于尋找能夠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培育的載體。這樣的載體包括工程實例、工程案例和理論研究過程等。課程的教學設計分為課上內容的教學設計、學生自學內容的教學設計、課后作業等鞏固教學成果的教學設計以及課程實踐環節的教學設計等,以保證每一項教學設計之間的銜接關系。
(三)精細化導向的教學設計
課程總體的教學設計總覽課程的實施脈絡,每一課節的微觀教學設計是OBE理念的真正落地。課節的教學設計更具體地讓學生清楚了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和如何考評。教師可以根據授課計劃,完成課節的教學設計,包括課程的引入、概念的詮釋、理論內容講解、案例分析過程和結論等;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的案例載體、布置作業的情境載體、設計考核內容的能力載體,建立教學反饋的溝通載體;合理設計每一次課程,把知識點有效引入,輔助虛擬實驗和虛擬仿真等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精煉課程教學過程,課節教學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同時,總體保持課程連續性。
(四)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的教學設計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與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理念吻合度非常高。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OBE理念,形成一流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的成型期打牢成長發展的基礎,以保證他們知識架構、基礎能力的形成。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夯實知識基礎,了解學科前沿,接觸社會實際,接受專業訓練,練就獨立工作能力,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學生成才立業奠定堅實基礎。
(五)科教融合引領的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眾所周知的人才培養的方式,然而認知經歷的多樣性與學生的創新能力成正相關,科研是一種效率很高和非常有力的教學形式,科研育人主要是環境育人和過程育人。所以,教師要以研究性教學代替課堂講授,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無論是大學的職能,還是高水平大學的發展歷程,都是高等教育本質得到充分體現的內在邏輯要求。教學與科研之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內在融合,使兩者在本質上成為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教學本身也是一種學術活動,其不僅要求教師將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還要求教師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教案和講義,使得科教融合的教學設計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OBE理念。
四、結語
課程教學設計是課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先行步驟,工程教育認證專業課程教學的前提必然是基于OBE理念完成課程教學設計,以滿足大眾化、國際化和信息化時代的需要,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的原則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龍,何航幟,王蕾,等.基于OBE導向的醫學統計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8,35(10):793—795.
[2]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委員會.工程教育認證一點通[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3]鞏建閩.實施基于成果教育OBE的原因及策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6):48—53.
[4]趙存有,吳衛東,曹賀.“互聯網+”時代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4):41—43.
編輯∕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