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摘 要:“核心素養體系”是當前教育部給出的全新概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踐行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還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階段,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圍繞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研究與論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核心素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24
在高中教學中,很多學生在面對高中地理學習時都存在畏懼心理,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沒有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要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有趣生動的高中地理教學。
培養核心素養條件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不單是將地理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高中對每一位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階段,而且改革后的地理學科教育也對學生未來發展有重大影響,通過地理學科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能力、人地協調觀念、區域認知能力等四個方面的地理核心素養得到穩定提高。
高中地理教學主要運用探究式教學的方式來進行課堂內容開展。我校大力實施翻轉課堂,更加便于學生利用探究式學習方式來汲取知識,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所以探究式教學方式的充分利用可以讓地理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認真思考,從而讓學生成為具有良好地理學科素養的人[1]。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
現階段,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未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各項行為受到了許多的限制和約束。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容易將教材內容機械化,過于注重自然地理內容的課程講解,而忽視了對人文地理內容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只關注對教材內容的考查。學生在沒有針對性的教學的情況下,會對地理教學失去興趣。最重要的是教師不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培養,而是跟傳統教學一樣,只看重教學成績的好壞,片面地利用學科成績來評判學生的能力。這種方式不但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還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教師長時間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運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沒有什么創新性,無法激發學生從內心產生對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主動性,自然就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因此學生也無法正確理解高中地理學科的知識內容,導致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難題[2]。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核心素養的內涵
(一)地理實踐力
為了滿足大眾在戶外實地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各項地理活動中所需的綜合能力,有必要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利用合適的地理工具去開展相關的地理實踐活動,培養探究精神,對地理實踐活動充滿興趣。
(二)人地協調觀
作為中學地理教育與地理學科的核心觀念,人地協調觀主要是講大眾對人類與地理環境這兩者的協調性關系的正確認識和理解。高中學生學習地理學科時建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可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也能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人地關系形成的階段性表現和原因,更能從現實生活中結合實例來分析人地矛盾產生的原因和例子,并據此提出改善意見。
(三)綜合思維
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此綜合思維就是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與現象的全面化、動態化、系統性的理解。利用綜合思維,學生就能從多維度、多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明白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互相影響還是互相制約,或是互相促進,并在此基礎上推演出地理現象的發生過程,進而全面地分析不同地域和時段的環境變化與特點。據此,利用地理學科的綜合思維能力,還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地理難題。
(四)區域認知
學習地理學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區域認知的認知方式,區域認知是指學生能夠根據人際關系地域系統的相關問題與特征來進行剖析、理解并預測的方式方法。根據這類認知方式,可讓學生逐漸從區域的角度來對地理現象進行正確認識,并逐漸形成認知習慣??梢岳脜^域比較或區域分析等方式來正確認識各區域的相關特征和人際關系。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在區域劃分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區域認知觀念。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
根據教育部新課改的要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各大學科的教學目標。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工作不僅僅是教授給學生地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是需要培養學生通過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來掌握學習各門學科的方式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地理思維,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在此過程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如何學習學科知識,有必要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正確運用地理知識。在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基礎階段,可以將地理理論知識、學習能力、訓練過程等綜合起來進行教學。再根據學科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合理運用地理知識和相關技能來正確捕捉地理學科信息,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對周圍社會認知能力的目的。
(一)教學中注重貼近生活,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地理環境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地理環境的變化對人類生存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學生可以從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中逐漸培養學習興趣。高中教師在教學地理學科時應重視引用生活中鮮活的題材和時事熱點,將地理課堂打造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重視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地理課程的學習,將課堂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認識到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能夠應用到社會生活中。如此可以幫助學生正確體驗現實與地理學科的相關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目的。
(二)重視課前教學設計
為了培養學生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該首先樹立正確的地理核心素養教育觀念,畢竟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是教學工作最重要的主導者,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人物,更是地理課程教學的設計師。因此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的教學設計,讓整個課堂的氛圍和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在準備課前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放在首要地位,根據本堂課程的教學內容來合理安排知識分配。比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教師的課前教學設計就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理解核心素養,根據教學設計,在課堂中讓學生仔細觀察宇宙星球的運動規律和分布情況,在這個活動中逐漸達到本堂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課中培養方式與學科教學內容、邏輯的合并
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單單是一個方面的培養,而是多個方面的共同培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能力、空間視角、地圖技能等,教師要根據教材知識點來對其進行有側重的核心素養培養。也就是說,一堂教學課程不可能將核心素養的多個方面都進行概括,而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科知識的特點以及教學方法來正確引導學生培養某方面的核心素養。比如在對地圖進行學習時,就主要培養學生認圖、繪圖、用圖的學科技能。學科設計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讓學生逐漸學會利用地圖三要素來將地圖的類型進行區分,并完成簡單的地形等高線的繪制。此外,作為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教師在教授地理學科知識時要重視對學生邏輯性的培養,完成學科邏輯性的學習,學生才能在培養地理核心素養時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識。
(四)課后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在當前的教學評價工作中,不再將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作為評價標準,而是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情況作為重點。目前的教學設計工作更加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對能力,而不局限于對學科知識的記憶。
培養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因此構建可量化的地理核心素養評價體系來對核心素養培養的程度進行測量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根據該評價體系及時對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活動進行動態掌握和調整[3]。
(五)拓展課外活動,提高地理實踐素養
在培養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中進行地理實踐是非常關鍵的內容之一,也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中重要的教學目標。開展地理實踐對培養學生自主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和教師傳授的經驗,學生在地理實踐過程中能夠發揮動手能力,則能實現地理知識的拓寬與再創造,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地理實踐過程中培養地理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高中地理的“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對本地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來源展開調查,并認真記錄城市居民的用水習慣。最后以調查報告的形式提交學科作業,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素養。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堅持不懈,多方式、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尚丹.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8(10).
[2]智文靈.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教學目標設計及其達成措施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3]張彩玲.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7(2):76.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