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
摘要:現階段,由于素質教育推動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各大高校在發展階段,也強化了對學生綜合素養以及能力的提升。因此,為了不斷促進學生發展,在今后的教育中,高校應該強化對音樂美學教育的重視,可以認識到音樂美學教育的作用和價值,科學的制定教育計劃,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
關鍵詞:音樂美學教育;高校教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J6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15-0207-01
一、前言
在高校教學期間,科學的對開展音樂美學教育,不僅可以對學生鑒賞能力進行提升,還可以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增強,有利于學生素質以及水平的提升。并且在音樂美學教育中,其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十分多樣,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以及開展期間,逐步的對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善、美進行進行挖掘,幫助學生順利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由此可見,針對音樂美學教育來說,其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意義。
二、音樂美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自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各大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就已經強化了對教育的改革,并且,在高校中,紛紛設置了音樂教學課程。而這一背景下,也為高校音樂美學教育的開展提供給契機,有效推動了音樂美學教育的發展進程。雖然高校能夠積極的對音樂美學教育課程進行開設,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階段,其還存在了很多的不足,對這一課程并沒有給予太多的重視,從而使得教育工作的進行表面化嚴重,經常流于形式①。同時,就目前音樂美學教育情況來看,其仍然處于摸索的階段,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不斷對教育水平進行提高。故而,在教育工作進行階段,高校應該針對存在的問題,深入的分析,科學制定教育方案,注重音樂美學教育的團隊建設,強化對教學硬件以及軟件的完善,以便可以為音樂美學教育工作的穩定進行奠定基礎。
三、音樂美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一)能夠對高校學生的音樂修養進行提升
從宏觀的角度上分析,良好的教育,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知識以及技能的傳授之外,還要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可以讓學生樹立健全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而針對高校音樂美學教育,有效且和合理地對其進行開展,其對大學生來說,有著非常大的促進在作用。對于大學生來說,通過接受音樂美學教育,能夠深層次的感受到音樂的美好,不斷對學生的辨別能力進行增強,讓學會可以正確的判斷善與惡②。同時,將音樂美學教育與高校教學進行充分融合,還能夠陶冶的學生的情操,不斷凈化學生的的心靈,以便學生可以切身體會到音樂中所涵蓋的美學。
針對音樂而言,作為一門展現情感的藝術,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其通過欣賞大量的音樂作品,可以對音樂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明確音樂所抒發的情感。以《二泉映月》為例,其是我國較為傳統的二胡獨奏樂曲,在對其進行欣賞的過程中,不需要借助語言解說或者文字提示,只要通過認真的聆聽,憑借想象,就可以感受到曲調當中的悲傷情感。可以說,依托于音樂來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出來,能夠很大程度上引發人們的的共鳴。
(二)能夠讓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不斷優化
從宏觀的層面分析,對于音樂來說,其是情感以及聲音方面的藝術,同時也是文化的主要表達手段,是文化傳播中一種特殊性很強的載體。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音樂作為“世界共同語言”,其囊括了世界各個多家的文化以及藝術,包括:歷史學、社會學以及美學等多元化化知識。從學生的角度分析,接受音樂美學教育,可以學習到非常多的多元化知識,能夠進一步的對學生文化知識體系進行不斷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學生了解音樂藝術,更有利于學生的今后發展。
(三)能夠讓學生的教育更加多元化
在高校的具體發展階段,強化對音樂美學教育的重視,也可以讓學生的教育更加多元化,保證學生可以通過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民俗文化等,不斷的對知識體系進行拓寬,讓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等都可以受到音樂美學教育的感染,進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進一步提升③。在對音樂美學教育工作進行階段,可以通過接受對象的審美接受,深層次的對接受對象文化結構進行拓展,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進而讓學生可以朝著良好的方向邁進和發展。
四、結語
綜合而言,在素質教育進程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在發展階段強化對音樂美學教育的重視,并可以有效的對之一工作進行開展,其無論是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還是今后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促進意義。因而,為了可以讓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在今后的教育中,教師務必要加大對音樂美學教育的重視,可以采用科學的辦法以及手段進行教育,增強學生的審美興趣,讓學生可以將受教育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漸漸轉化為自身的修養,不斷對知識領域進行拓寬,進而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注釋:
①莫雨莎,音樂美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J].智庫時代,2019(51):139 140.
②唐淑君,音樂美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J].北方音樂,2019(12):129 130.
③張海婷,李玉玉梅靜,音樂美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分析研究[J].北方音樂,2017 (0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