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有序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創新思維意識,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嘗試獨立思考,主動解決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核心數學思維能力。基于此,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意義,善于創新研究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進而為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研究培養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有序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低段學生;數學有序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培養學生數學有序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鍵。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當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根據教學素材、學生學習習慣設計有針對性和合理性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同時,為其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有序思維的引導下,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為日后更高年級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數學有序思維能力的基本內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有序數學思維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讓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即對知識和信息進行提取
因為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識字量少,缺乏對事物的基本判斷能力,對于數學書中大量的文字和圖片也無法獨立地提取。因此,有序的觀察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書本知識的關鍵,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審題到答題,每一項環節都做到循序漸進、遵循規律,構成了有序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分支[1]。
(二)有序審題,即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有效解決問題
審題是否正確,是學生能否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有序審題就是讓學生在拿到試題之后,全方位地對問題進行剖析,包括歸納已知條件和隱藏條件,將關鍵的文字或條件畫下來進行批注和理解,為后續解決問題提供有效保障。
(三)有序操作
數學學科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抽象性,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于抽象性的事物一般缺乏判斷力,教材中也有很多知識要求學生親自動手來猜想。因此,通過培養學生有序操作的能力,不僅切實符合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而且還能優化學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意識,積累經驗的同時對于失誤的操作也有一定的認知,繼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二、培養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有序思維能力的意義
(一)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
數學的理論概念是數學學科的基石,同時也是引導人類理性思考的關鍵。因此,作為一種高階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有序思維能力,可以讓小學生從幼稚的思維中走出來,逐漸形成一種屬于自己的有序的數學思考方法,并在有序的邏輯中對數學問題進行推理,優化自身的判斷能力。而且按照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大多處于心智年齡不成熟的階段,對問題進行判斷的時候也經常會出現失誤,走進思維死胡同,碰壁的情況也屢見不鮮。而《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將培養小學生數學有序思維能力作為重點,既符合當下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又能引導小學生從思維的僵局中走出來,強化自身表達意識的同時,也能逐漸學會自我思考,強化數學思維核心素養[2]。
(二)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的要素
數學教學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演繹推理和解答問題的過程,而是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不斷積累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解題技能,繼而優化自身的數學核心思維能力。具體來講,學生想要解決數學問題,就需要運用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如演繹、對比、綜合、推理、想象等獲取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強化數學有序思維能力,對以上幾種技能進行補充,轉換成可逆思維、變量思維和對應思維等,將未知轉化成已知,將陌生轉化為熟悉,發展思維能力的同時,也使得有序思維貫穿數學學習的始終。
(三)幫助學生內化新知的關鍵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學生不斷內省、吸收新知識的過程,如果沒有良好思維模式的引導,學生勢必會逐漸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不利于思維的開發。但是,在有序思維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地將新舊數學知識進行分類和整理,并在腦海中形成數學學習大綱,哪些是已經學會的知識,哪些是新知識都做到心中有數。而且有序思維還能讓學生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歸類,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已學過的知識串聯成數學知識系統,每增加一項新知識內容,能夠自動歸檔并消化,這對于幫助學生評價分析數學能力、內化新知識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有序思維生長——培養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有序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有序地看,在比較與觀察中體驗有序
觀察作為思維的眼睛,在觀察的過程中能夠幫助主體更有效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尤其針對低段的小學生來說,觀察是認識一切的關鍵,教師通過引導其進行有序的觀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和理性資料,在教材中獲取理論知識,并為后續高年級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在低年級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圖畫的成分也相對較多,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為其觀察圖形知識進行有序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學會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簡單到復雜地理解數學知識,并適當地用手讀圖,在觀察的過程中爭取做到不遺漏、不重復,進而培養學生整理數學知識、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3]。
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有效地認識并解答與鐘表相關的知識和問題,在正式學習之前,教師可以準備多個鐘表教具,讓學生從外形開始,指出鐘表的各個零件和構成,并說出鐘表的運動軌跡和規律,從觀察的角度讓學生認識鐘表。同時,為了引導學生更有序地學習,教師可以為每一個學習小組分發鐘表,用搶答的形式讓學生將鐘表撥到特定的時間,哪個小組耗時最短,每個組員就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讓學生在競爭和有趣的氛圍中觀察鐘表和各指針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為其后續圖形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指導學生有序地說,在表達和梳理中獲取知識
思維是素養內化的表現,語言才是思維的直接體現。當前,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心智發展不成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用詞不當或語言顛倒的情況,這些雖然是小學生成長的必經之路,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有序思維的養成。因此,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序地說,將思維和語言的培養結合到一起,引導學生學會“話經大腦”,思考之后再進行作答。具體來講,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說的機會,耐心地引導其舉手發言,并指導其語言中存在的漏洞,讓學生敢于發聲。同時,教師也需要針對學生的發言用語進行特殊訓練,如回答問題時要加入適當的連詞,“首先……然后……再次……最后”等,培養學生有序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分類與整理”的時候,教師在多媒體設備上準備多個分類教學的素材,如人群的圖片,讓學生將人群進行分類。不少學生按照以往的思維習慣,從左到右看圖說話,不僅缺乏條理,而且也沒有按照既定的規律,學習效果不明顯?;诖耍處熞龑W生按照一定規律對其進行分類。
師:圖片中一共有幾個人?
生:十個。
師:現在我想按照大人和小孩的規律,將人群分為兩類,每一類有幾個人?
學生按照教師的引導,逐漸說出答案,教師趁勢再提問:除了按照大人和小孩的規律,還可以將人群進行怎樣的分類呢?
學生認真觀察,發現除了大人和小孩之外,還可以按照男女比例、左右站姿等規律進行分類,組織好語言后回答問題。這樣既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又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組織習慣。
(三)幫助學生有序操作,在研究和實踐中增進興趣
語言是思維的基礎,動作則是思維的直接體現。小學低段學生年齡小,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影響了其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序地操作,用生動、直觀和有趣的動手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保障操作的流暢性和嚴謹性,指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認識數學知識、強化數學技能,從而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時候,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教師要循序漸進地設計多種多樣的測量問題,為后續的應用題解答奠定基礎。首先,教師可以從身邊的事物出發,在不給學生準備教具的情況下,讓學生測量桌子的長度。不少學生以自己的手掌為基礎單位,沿桌角測量,獲得最終的長度。其次,允許學生使用格尺,讓學生用格尺來精確測量書桌的長度,單位精確到厘米。最后,為了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測量黑板的長度。有的學生將等長的A4紙作為基本測量工具連在一起,連成黑板的長度,只要知道一張紙的長度,就能知道結果;有的孩子則從家里帶來了卷尺,直接測量。無論哪種方法,學生都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獲得的結果,在實踐中對長度單位有清晰明確的認知,對于后續知識的學習和相關理論的把握具有重要的影響。
(四)幫助學生有序訓練,在練習和鞏固中提升技能
數學知識點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系統,每個知識都環環相扣并具有一定的聯系,學生只有不斷地練習和鞏固,才能消化舊知識,掌握新技能。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形式多樣的訓練素材,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和學習情況,結合生活實際引入一定的數學訓練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鞏固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不斷積累和進步[4]。
例如,在講到“位置”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打好幾何學習的基礎,教師可以在黑板的上下左右寫上“東南西北”,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和小伙伴之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對方位有一定的認知。同時,制作一些場景圖片,讓學生將每一個物體的位置信息明確表述出來,一方面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對位置信息和方位信息有更明確的認知,進而為后續空間幾何的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任務和學生基礎的學習狀態,為學生準備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和素材,引導低段小學生有序思考、有序觀察和有序實踐,在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夯實數學學習基礎的情況下,提升數學課堂質量,進而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詹麗群.小學數學有序思維的培養[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第八期“教育問題時習會”論文集[C],2019:5.
[2]李小芹.有序思維促生長: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有序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8(5):23-24.
[3]劉興強.淺談小學生數學有序思維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2017(16):70-71.
[4]俞松萍.讓學生的思維綻放最美的花朵:小學低段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