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艷
【摘 要】 優生是班級學習效率和質量的保證,此類學生和其他層次學生相比具有較為縝密的思維,能主動且積極地探索和挖掘高難度知識,對數學學科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針對優生培養要結合其學習特征,并從多方面優化培養策略,促使優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學習能力和水平,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關鍵詞】 初中數學;優生;培養策略
當前我國極力倡導素質教育,打破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初中數學教師在此背景下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征優化教學,尤其在培養優生時要在基礎知識教學的前提下燃燒其智慧火花,充分展現學生個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合理選擇素材,激發探究興趣
一般數學優等生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挖掘和理解,其不會單單滿足于現有的結果和答案,而能獨立思考和分析所學知識內容并能從多角度認識相同事物及探索新問題。正因如此,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具備敏銳的捕捉教材疑點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層次挖掘、思考、研究,從學習者轉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以及研究者。
挖掘教材是培養學生形成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之一,更是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最佳利器,因而初中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挖掘教材,為課堂教學注入全新的活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抽象、嚴謹是數學學科的主要特征之一,且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雖然當前很多數學知識較為單調乏味,但教師在教學中需注重該門學科特有的藝術性,由此刺激優等生潛在的求知欲。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如果教師能選取緊貼學生現實生活的素材,必然能讓學生產生喜歡學習的心理,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
二、科學設置問題,活躍數學思維
問題在數學課堂中扮演著誘導學生思考的重要角色。數學知識有一定的連貫性,一旦出現斷層,就會影響學生后續學習。在培養優生時應用問題教學法可以將數學目標和問題緊密結合,以步步深入和層層遞進的方式植入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實現預期教學目標。針對優等生提問,需要教師優化提問技巧,合理把控教學節奏,發散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需做到提問適當,即使培養優生也要做到難度適當,問題難度過大則較易打擊學生學習自信心,難度過小則較易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因而選取的問題難度要緊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力。
以“圓”一課為例,教師在單元教學中利用問題教學法設置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問題:“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實生活中的車輛輪胎都是圓形的,大家是否知道為何要做成這一形狀?”“大部分美術教師在講解基礎圖形繪畫時都從畫圓開始,大家知道為什么嗎?”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后紛紛展開討論并回答出各種答案,數學教師可歸納總結學生回答并運用以下話語導入:“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在學習這一單元后,相信大家會獲得全新的認知。”引導學生產生探究知識欲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課為例,教師可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設置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教材中提到兩邊和其中一邊對角對應的兩個三角形并非全等,但如果有和其中一邊對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會在何時全等?哪種情況下又不全等?”學生聽到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急迫地拿筆畫,再通過思考得出結論。上述數學問題促使學生自主地推敲、理解和領悟新知,提高了學習能力。
三、滲透數學思想,提升思維品質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主要研究幾何圖形和數量關系等知識。教師只有讓學生明確數學思想,才能使其真正掌握知識,領悟數學學科真諦,最重要的是學會站在數學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思維和學習能力,為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例如轉化思想即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先挖掘內在聯系,把問題A轉為思想認知熟知的問題B,運用解決問題B的方法獲取問題A的解。這種方法能將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在提高解題速度的同時發展創造能力。初中教師在培養優等生時就可適當引入轉化思想,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感受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
例如,在解題中實施分解轉化,所謂分解轉化即將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為單獨簡單的問題,之后再進行解決,有效降低解題難度。當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無法直接求出答案時,就可嘗試分解轉化,由淺至深,由表及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轉化思維。例如以下題目:“某商場計劃在第一季度購買若干空調,在購買之前分別從兩家空調供貨商得知,相同型號空調報價為每臺6000元,兩家分別有不同的優惠力度。其中A廠商的優惠條件為,首臺空調按照原價收費,剩余每臺空調則按照原價的25%收費。B廠商的優惠條件為,每臺空調收原價的25%,請問在何種情況下,在A廠商購買空調能獲得更多的優惠?”學生在分析解決上述問題時可運用分解轉化思想,即先計算出A和B兩個商家空調收費價格y(元)和購買空調數量x(臺)間的關系式,之后在此基礎上分解A廠商價格低于B廠商價格,最后順利得出答案。初中生在解答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時要先學會化解問題,將問題化解為一個個小問題后再逐步研究分析,最大限度降低解題難度。
總之,優等生培養工作并非在短期內就能完成,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應合理分析優等生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引入有效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健全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意志品質、行為習慣等各項能力,為其后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