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程
【摘 要】 對于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游戲教學法十分重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逐漸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與教師都更加重視對小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致力于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理念,關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天地。小學生身心發育不成熟,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本文就游戲教學法對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展開分析,提出了幾點有關游戲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以助力于營造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 游戲教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應用;策略分析
小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還要突出教學特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考慮教學內容,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對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要求較高,故教師的教學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游戲教學法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將知識與游戲結合,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一、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課堂中的意義
我們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其剛開始接受長期的、系統的教育,但因年齡較小,理性思維不足,且好奇心強,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故吸引其注意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組織一下小游戲,將教學內容與游戲相融合,吸引學生的游戲參與興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等,還能慢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吸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其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多樣魅力。另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小學低年級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科的正確認知,不把數學學習當成自己的負擔,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
二、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課堂中的運用
1.運用游戲教學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教學活動的進行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不能盲目展開,要注重游戲內容與課本知識、學生自身能力、教學過程等內容的有機融合,充分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特點,使得游戲化數學教學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到“加與減”這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有關加減法的游戲,設置游戲抽獎箱,讓學生分別從箱子中抽取印著數字的小球,在學生記住自己的數字后,開始播放歌曲,讓學生自由跳舞,并說出一個數字,當音樂停止時,讓學生們兩兩自由組合,將自己的數字和對方的數字相加或相減,保證最后的結果符合條件,而沒有找到搭檔的學生將會被淘汰。通過這樣的游戲方法,讓學生在“玩”中鍛煉自己的加減運算能力,在吸引學生參與游戲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運算規則”,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游戲教學法,提高學生數學敏感度
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對數字是否敏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對學生的數學成績影響比較大。那么,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師要著重關注對學生數字敏感程度的培養,這是一個長期且難度較大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筆者以為,可以通過課堂與課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存在于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到數學知識,以助力于對學生數字敏感度的培養。
例如,可以讓學生扮演買家與賣家,在菜市場買菜時計算蔬菜價格,如:小明有十元,媽媽讓他買一瓶醋和一袋鹽,價格分別是五元與一元,問買完東西后小明還有多少錢?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例子的認識,更深刻地消化了數學知識。將生活實際與數學相聯系的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還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與思考能力,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將課本中“死”的數學知識靈活轉化為生活實際,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與記憶。
3.運用游戲教學法,提高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科目,故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關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做課堂的主導者,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教師可以用小游戲引入難以理解的問題,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積極組成小組參與討論,用“思維碰撞”的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究者”,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以加深小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并更好地掌握知識。
小學數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基礎階段,教師一定要予以重視。通過游戲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對數字的敏感程度,培養其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為后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熊同喜.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7(02).
[2]沈艷旗.游戲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