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元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人們越來越重視在生本理念下的高效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構建,與此同時,新的教學方式—微課也在教學領域中得到廣泛使用,以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從新課標改革的角度出發,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從而實現生本理念下高效數學教學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 高中數學;微課;生本
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生本課堂,要求教師在加強對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教授的前提下,還要注重以生為本的理念,側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要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就要充分利用微課這一新的教學形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一、生本微課的內容
生本微課主要采用以學生探討為主的教學形式,其主要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主張在教學思想、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方面都以學生為中心。微課主要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透徹研究,同時還講究變式訓練,用這種方法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能夠充分掌握知識點、易錯點,從而將微課的優點發揮到極致。比如,教師給學生講解《對數》這部分內容時,由于思維的局限性導致學生沒有辦法全面理解對數的概念,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內容做成微課,專門組織學生討論關于對數的符號“log”,并且提前讓學生能分清楚對數和指數,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基于微課的高中數學生本課堂的探究
(一)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大多比較抽象,且難度很大,而這個階段的學生在理解問題和思考問題時一般都會采用具象的方式,兩者之間的沖突導致學生的學習有很大阻礙。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將枯燥的、平面的理論知識展示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比如,教師在講解《空間幾何體》這部分知識時,可以采用微課的教學方式,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的資料,與課本當中的棱柱、棱錐等幾何圖形相互聯系,教師可以清晰標注資料中出現的棱柱、棱錐等空間幾何體,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同時,認真思考各個幾何圖形的結構、特點,然后自己嘗試著進行幾何圖形的定義,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有效打破教學時空的局限性,提升教學效率。
(二)教師創新微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
1.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科學學習
高中階段的學生個體之間普遍存在明顯差異,所以,為了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也應當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達到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比如,教師在《圓與方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趙州橋的圖片,在圖片上標明跨度和圓拱的數據之后,要求學生列出相應的圓的方程,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將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融入課程中,引導學生結合已知條件建立直角坐標系,也就是將圓拱所對應的直線與弦的垂直平分線作為x軸和y軸,讓學生結合以往的平面知識確定圓心位置,并在確定圓拱半徑的前提下,求出圓的方程。教師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數學圖形短時間內完成題意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快速完成求解。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有效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同時,促進學生記憶。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達到不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在講解《古典概率》這部分知識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取撲克牌,提問學生:隨機抽取過程中,抽到紅心的概率為多少?教師可以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穿插講解一些古典概率和基本事件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引導學生進行激烈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意義。
(三)教師注重構建數學知識組織架構,進行教學評估
高中數學生本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回顧自己所學內容,用樹狀圖和思維導圖進行數學知識點的梳理,建立完整的知識系統,讓學生更加完整、全面地了解數學知識點間的聯系,不斷夯實學生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對教學評估提起重視,在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學習鞏固練習之后,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價,評價主要以鼓勵為主,切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給予肯定性的評價之后也要適當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看到他人的優點并進行學習采納,為日后更進一步地學習指明了方向。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不斷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基于生本理念不斷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借助教學評估工作,最終實現高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紅葉.新課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6(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