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棟
摘 要:小學教育是為了讓學生茁壯成長,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重中之重。小學科目以語、數、英三門為主科,在數學學習中,需要格外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除去課堂上的知識積累,在課下也應當注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家長和老師應該多讓學生獨立完成任務,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努力,針對數學教學中的個別問題進行了簡單總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綜合素養
數學同宇宙一樣擁有無窮的奧秘,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學習有巨大作用。語文教會學生感性思考,數學則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考,讓小學生愛上數學,提前為以后的課程學習做好鋪墊。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以高度的責任心,不斷提醒學生獨立思考。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環境和機會,激起學生內心對數學的熱愛。對于小學生來說,最佳的教育方式是親身體驗,教師和家長可以相互配合,把課本上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當中,進行實景教育,讓學生明白數學的重要性,在獲得答案的過程中得到內心的滿足。所以,自主學習是目前小學教學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更是課標改革的一項重要指標。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自主學習最好的辦法是興趣學習,如果一直讓學生在枯燥的課堂上記憶知識點,大腦只能被動地進行知識輸入,學生并沒有對知識點進行思考和理解。因此,教師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態度和教學理念,以學生的興趣為主,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公。在得到老師認可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夠獲得尊重,增強自信心,拒絕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就能避免因長期處于被動地位而養成的依賴思維、惰性思維阻礙學習。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小學生發揮天性,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比如,學習時刻表時,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前讓學生熟知鐘表的種類,然后進行時間的統計。對時鐘的走法和方向,可以在家庭結合生活實際觀察。教師把時鐘走向和數字之間的進制規律講解清楚,讓學生記錄每天家里的時間變化,或者是課堂上鐘表的走向。教師根據上課的時間,慢慢引導學生認識時刻表的規律,和日常生活相結合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需要內在和外在的配合,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堅持力和忍耐力,還需要外部因素的支持。對于學生來說,數學思維能力需要日積月累逐漸養成。數學學科包含內容較多,其中邏輯思維、能力抽象和空間想象力都需要理性思維的幫助。理性思維可以增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自信,只有當學生對知識充滿自信時,才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完成任務之后,還能夠鍛煉思維能力。比如,小學課本“找規律”,需要學生開發思維進行推理和概括,而這種學習因素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未發育完全,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加強學生的練習,利用更多找規律的問題鍛煉學生,圖畫、視頻和文字都可以讓學生從中進行總結。數學課堂實踐不能只靠教師進行,還需要學生的參與,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不僅可以活動頭腦,還可以完善自身的數學邏輯,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而且,擁有一個良好的思維能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大幫助,面對生活中的困境,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社會,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這種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時刻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三、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程度
小學課堂不僅是有規有矩的人才培養地,還應該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拉近學生和數學的關系。小學生的思維邏輯還沒有發育完善,因此,應當以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融入學習。比如,學習九九乘法表時,教師就可以把乘法和購物相結合,讓學生在和家長一起購物時,自己去運算錢數。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重要性。或者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由學生自己進行數字運算。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實踐時,只有發揮自己的作用,才能夠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以飽滿的熱情融入學習當中,老師需要做的是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知識。小學數學書上的知識大多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教師和家長應該相互配合,給予學生學習的環境,使小學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因此,老師可以以生活場景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問題,積極進行思考,主動把生活知識和課本知識相結合。
小學生心智發育不完善,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構建互動式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數學的魅力。另外,伙伴之間相互合作,不僅可以增進友誼,還能夠讓小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尊重和肯定,因此,教師給予高度認可的同時,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鼓勵。
參考文獻:
[1]尹愛學.活化數學課堂,引導自主學習[J].考試周刊,2019(12).
[2]支啟霞.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才智,2019(7):1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