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梅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更加輕松愉悅地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興趣是重要的學習內驅力,只有當學生產生數學學習興趣,他們才會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系統分析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因素,并提出具體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一、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因素
(一)學生因素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主要是指個體學習的認識傾向,具有強烈的主觀情緒色彩。學生自身的因素會對學習興趣產生直接影響,如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學習目的等等。部分學生因自我效能感較低,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滿足心理發展需求,所以會逐漸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因素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舉止、教學策略與師生關系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過于枯燥乏味,學生學習新鮮感較低,教師單純以知識傳授為主,因此無法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重視將好奇心轉化為興趣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待新鮮的事物往往會具有探究欲望。好奇心作為興趣的起點,小學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將好奇心轉化為興趣,在初始教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好奇心。如接觸新知識時,小學生往往會追問教師,此時應及時回應,不可站在成人角度,認為小學生的問題過于“幼稚”,通過科學的引導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興趣。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利用新鮮的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如新穎的教具、獨特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等,這些都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全面分析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結合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小學生形成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它能夠使小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動力。現階段,家長過于關注學生的數學分數,甚至有些教師也以數學分數作為評價的重要標準,這些錯誤的認知都會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目標的形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滿足各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再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如對待學困生的進步,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對待學生態度的轉變,教師應給予肯定并激勵學生繼續保持。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引導家長從多角度關注孩子成長,通過家校合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目標。
(三)重視學生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生學習體驗
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小學生的主觀認知,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夠使小學生保持數學學習積極性與良好的情感態度,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自我效能感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影響最大。若想提高小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必然離不開成功的學習體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能力測試進行培養。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布置開放式的分層作業,對學困生不應提出過高要求,需要讓他們具有學習成功的體驗,進而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正確處理學生的“學習失敗”現象,學生必然會經歷失敗,若無法及時處理,學生將會產生負面心理情緒,進而逐漸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隨著小學數學知識難度逐漸增加,學生也會產生較強的自我意識,所以面對失敗時會更加敏感,因此合理處理學生的“學習失敗”至關重要。如作業批改過程中,用半對號代替×,當學生修改完成后再改為“√”等。
(四)及時反饋,合理進行獎懲
小學生特別期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尤其是他人的認可與肯定,這樣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的心理發展需求,還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強化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進而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面對學生所表現出的進步,小學數學教師應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設置合理的獎懲措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確保獎懲的針對性。如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鼓勵往往會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對于性格外向的學生,過多的鼓勵反而會使他們驕傲。
綜上所述,小學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有許多,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影響因素的研究,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重視將好奇心轉化為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通過及時反饋與有效獎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陳友利.讓探究成為學生的學習技能:淺論探究性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67.
[2]向靜.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A].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512-514.
[3]魏建珍.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21-12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