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推理”不僅是學習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推理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思維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本文主要探討了提高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策略,重點闡述了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及“信息技術評價”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的實際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推理能力;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2-0039-02
引 言
數學推理能力是學生探究數學知識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能力,應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小學啟蒙階段,尤其六年級學生的推理能力開始迅猛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貫穿于各知識點的學習中,強化學生對推理能力的認知,使其自覺發現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逐漸形成縝密的數學推理能力,為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與核心素養理念打下堅實基礎。
一、在“數與代數”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在自主探究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由交流空間,積極鼓勵學生先自主完成,再進一步猜測,最后驗證。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點撥,逐步提高其推理能力。
例題1:某公司一天可以制造30輛汽車,請填寫如下表格中(見表1)空白處的汽車數輛,并試著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汽車數量是如何變化的?
生1:汽車數量也是增加的。
師:你是如何計算出表格中空白部分的汽車數量的?
生2:用“工作時間×每天制造的汽車數量”,得出:1×30=30,2×30=60,3×30=90,4×30=120,5×30=150,6×30=180。
師:可不可以利用“汽車數量=工作時間×每天制造的汽車數量”,在計算每天制造的汽車數量時,用公式“每天制造的汽車數量=汽車數量÷工作時間”可以嗎?
生3:由于30÷1=30,60÷2=30,90÷3=30,120÷4=30,150÷5=30,180÷6=30。所以,可以用公式“每天制造的汽車數量=汽車數量÷工作時間”。
師:認真思考,你還有其他發現嗎?
生4:工作時間=汽車數量÷每天制造的汽車數量。
生5:只要給出每天制造的汽車數量、汽車數量、工作時間三個量中的兩個量,就能求出第三個量。
小結:發現給出的兩個量的比值是一定的,為學生今后學習正比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圖形與幾何”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既需要讓學生在直觀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讓學生掌握抽象的法則,更需要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到抽象方法的過渡和演變的過程?!痹谛W階段,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數形結合”的思想,有效促進學生數感的內化[1]。在教學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貫穿于各知識點的學習中,以強化學生的推理能力。
出示多媒體課件(見圖1),并提問。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圖形?你能否用多種形式的加法來進行計算呢?
生1:每一排有3個圖形,所以是3+3+3+3=12(個)。
生2:每一列有4個圖形,所以是4+4+4=12(個)。
生3:三角形有4個,正方形有2個,長方形有3個,梯形有1個,圓有1個,橢圓有1個,所以是4+2+3+1+1+1=12(個)。
生4:正放的圖形有10個,斜放的圖形有2個,所以是10+2=12(個)。
生5:紅色圖形有4個,綠色圖形有3個,藍色圖形有3個,黃色圖形有2個,所以是4+3+3+2=12(個)。
生6:由直線段組成的圖形有10個,由曲線段組成的圖形有2個,所以是10+2=12(個)。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并從不同角度去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充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圖形計數的過程時,要讓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學習推導圖形的面積公式時,教師可以先給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然后引導學生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見圖2)。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直觀關系;另一方面,學生對動手操作實踐活動充滿了興趣,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讓他們自主動手實踐。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數學教材及網絡電子資料等,巧妙地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理解數感、形成數感,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三、在“統計與概率”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中的“統計與概率”要求學生具備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采用推理方式來探索其內在的規律[2]。教師要努力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其參與整個過程,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
例題2:在一個密封且不透明的紙箱里裝有10個白球和6個黑球,笑笑和淘氣通過摸球游戲來決定勝敗,摸到黑球算笑笑贏,而摸到白球則算淘氣贏,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樣的游戲規則公平嗎?
首先,教師首先給每組學生提供一個密封且不透明的紙箱、10個白球、6個黑球,讓學生通過摸球來親身體驗,以便驗證游戲是否公平;其次,積極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動手操作來思考游戲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發現袋子中白球與黑球的數量不一樣,從而導致摸到的白球、黑球的可能性不一樣,進而產生了不公平的現象。最后,教師布置開放性作業,要求學生思考:超市舉行的抽獎活動真的公平嗎?真的可以中獎嗎?
“統計與概率”在實際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動腦、大膽思考、積極討論,逐步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
四、在“信息技術評價”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核心素養的基礎階段,教師要抓住關鍵期,通過教學評價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新閩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信息技術》六年級下冊“小貓走迷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自主、熟練地運用Scratch圖形編輯器,并牢固掌握事件模塊與偵測模塊的使用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針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的操作步驟、流程等作出即時性評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后續的自主操作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即時評價,結合自身的操作內容進行分析、思考、判斷和探究,從而順利完成下一步的學習任務。
教師借助數字化網絡信息技術能夠給學生提供視頻、音頻、動畫和圖片等學習素材,可以把教學內容以多樣化的形式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將自身的角色由傳統的主導者轉變成引導者,并不斷豐富自身的信息素養,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多幫助[3]。教師應合理、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互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挖掘豐富的學習資源,完善教學設計,優化日常教學活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結 語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初級階段,教師應切實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自身發展的規律與特點,在學生具備一定推理認知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引導學生依據以往所學的內容及自身的知識架構體系,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推理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將教育創新與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有機結合,從而真正踐行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養理念。
[參考文獻]
艾勤.在認識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感[J].小學教學參考,2020(08):70-71.
賈清.例談小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7(02):76.
鄒冬蘭.解讀師生信息素養現狀與提升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08):74-75.
作者簡介:梁丹(1993.6—),女,遼寧北票人,研究生學歷,二級教師,榮獲校級青年教師展示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