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華

【摘要】為了了解學生的真實數學情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是教師的年齡與學生的接受有關系,也指出了數學老師的教學現象,如教師活力不夠,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多。通過以下教學策略,用實驗的辦法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從生活中提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數學、用符合規律的猜想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路、用錯講的辦法對學生進行糾錯。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策略 教學實驗 錯講
作為數學組的教研組長,有責任了解學生數學的真實情況,以便在教學中領導組內成員按照改進后的策略來有效的教學。通過在高二年級進行一次大調查,參與人員:高二數學組教師,調查對象及人數:高二在籍學生630人。調查原則:實事求是,無記名選答。說明:本次問卷,只為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不做它用,問卷如下:
1.你進入我校前你的數學成績在班里(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2.你對高中數學是否感興趣( )
A.有 B.一般 C.沒有
3.你現在所在的班級的數學學習氣氛( )
A.很濃 B.一般 C.很差
4.(1)你喜歡數學的原因是什么?
A.數學老師教得好 B.自己喜歡鉆研 C.其他
(2)你不喜歡數學的原因是什么?
A.老師教課不吸引人 B.恐懼數學 C.其他
5.你認為你的數學老師( )
A.講課很生動、風趣 B.講課水平一般 C.其他
6.你認為數學老師教學的好壞與年齡是否有關系( )
A.有 B.沒有 C.其他
7.數學作業能否完成( )
A.完不成 B.能完成 C.有時候能完成,有時候完不成
8.你對學習數學的有沒有計劃性( )
A.有 B.沒有 C.其他
9.你對學好數學的信心如何( )
A.有 B.一般 C.沒有
10.你對數學老師的建議是什么?
通過問卷我們發現,有82.5%的學生認為本校的數學老師有很強的責任心,教學方式、方法都很滿意,同時有79%的學生認為教師的年齡與學生的接受知識有關系,也看到了學生對想學好數學的渴望,老師在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為此,筆者認為可采用如下策略穿插到教學中:
一、用做實驗的辦法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
在“橢圓的標準方程(第一課時)”教學一節時,老師提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橢圓圖形,然后通過PPT的太陽系各大行星運行系統動畫影片切入,讓學生既了解橢圓的圖形,也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雙曲線標準方程(第一課時)”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知道雙曲線圖形的多種形成過程。把橢圓定義中點的“距離之和”改為“距離之差”,軌跡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實驗。其方法用的是拉鏈,先把班級的54名學生分成9組,每組共6名學生,每組學生中選4名實驗操作,1名同學觀察,最后一名同學總結,并回答以下問題:(1)筆尖畫出的曲線,它滿足的幾何條件是什么?(2)類比橢圓,怎樣給該曲線下定義?這樣的教學不但學生樂意接受,更樂意參與,慢慢地養成學習數學的好習慣。
二、讓數學走到生活中去,從生活中提煉符合學生身心規律的數學
在講授“排列組合”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上課之前我先說個通知,學校要求今天領著兩個班級干部(班級干部共5人)聽報告,到時候大家提醒我,同時我先給大家提個問題,我一定得去,還需去兩人有多少種去發呢?下面請大家查一下有多少種去法?學生回答10種去法?我馬上說,什么這就是我們這節課需要完成的內容——組合。另外,講解排列組合時,也可以說給0、2、4、6組成無重復數字的兩位數,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老師給出答案,進而強調在研究排列組合時,先排除受限制的元素。
三、進行符合規律的猜想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思路
所謂的猜想,是根據數學題目的特點進行的一種猜測的思維方式。我們知道推理包含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合情推理包含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其中歸納推理是由特殊事物到一般性結論的推理,例如,觀察:
四、用錯講的辦法來對學生進行改錯,減少學生的錯誤率
五、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贊美
在教學中要適當的進行贊美,讓渴望成績提高的孩子有一種被肯定的成就感與自豪感。做到以下幾點,我們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具體是:
1.多傾聽學生的心聲,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
當今的數學教學,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作為老師的第一要務,為此我們要走到學生中去,把他們當朋友、當親人,從交往中得知自己的教學中哪些是值得保留的,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哪些是需要去掉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容易接納我們、喜歡我們,才能夠把抽象的數學慢慢地變成自己的喜好。
2.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身的業務水平建設同步進行
我們天天談創新,其實創新的實質就是在教學中讓學生能進行獨立性的思考、合作性的學習。同時,讓他們掌握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將來能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產、生活中去。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渠道地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如通過網絡、教師間的同課異構、去兄弟校取經……只有老師帶著新知識、新思路、新方法走向了學生,學生才能理解了知識,領悟了思路,掌握了方法,形成技能后才能與老師更接近。只有這樣的雙向過程,才能給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總之,要教好高中數學,我們就要時常變換策略,多學習相關聯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發展不斷付出我們更大地努力。
參考文獻:
[1]雅惠.高一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調查與分析[J].成才之路,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