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輝
摘 要: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是作文教學,作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聯想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寫作訓練進行引導。語文教師應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轉變作文教學思想,提升作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作文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2-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3-0049-01
(一)發揮閱讀的作用,積累作文素材
中小學階段是寫作能力培養的基礎階段,學生若想提升寫作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對作文素材進行積累。閱讀的過程就是積累知識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樂趣,也會有所感悟。閱讀理解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內涵、寫作目的等進行理解,從而對閱讀理解進行把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引領,比如可推薦一些適合農村中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列出一些書目,供學生自主選擇,并讓學生將閱讀后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再專門選一節課,讓學生將閱讀體驗對外分享。
(二)教會學生表達情感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表達情感。在一篇文章中,情感表達很重要,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平時便可以讓學生把對生活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為寫作奠定基礎。因為在中小學階段,學生沒有較強的情感領悟能力,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感表達和體驗進行引領,使其情緒能及時表達出來,使其心理狀態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具體做法上,教師可讓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進行欣賞,教師再對他們的觀點進行點評。
(一)鑒賞與審美
教師要對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進行鍛煉,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對學生的文學審美進行引領,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將閱讀體驗提升,進而明確更多的道理,以此促進鑒賞能力的提升。在對一本書進行閱讀時,伴隨著故事情節的開展,讀者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化。小學生對童話故事和神話故事比較感興趣,教師要為學生推薦好的文學作品,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使其閱讀量得到增加、鑒賞能力得到提升。
(二)創造與發展
想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文筆要精妙,創設的情節也要能打動人。很多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的實踐成果,作者往往在實踐中對作品的風格進行完善,并多次修改。因此,語文教師要對學生實踐進行引領。比如,在學生對詩詞進行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確語言表達和知識運用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寫出有自己風格的作文。
(一)理解文化
在核心素養引領下,學生要深入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寫出的文章才能有文化內涵。首先,語文教師要熱愛和理解中華文化,以此為基礎,向學生進行思想傳達,學生在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視野自然開闊了。例如,教師可組織和開展一系列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也隨之得到了提升。
(二)傳承文化
教師要不斷地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訓練,同時注重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并把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有意識地設置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名言佳句、經典文章進行背誦,如把《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等中華經典著作中的經典語句背誦下來,形成語言積累,為寫作奠定基礎。
總之,在農村中小學作文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并在其引領下開展作文教學意義重大。語文教師對學生的積累和閱讀進行引領,對學生的寫作意識和創新思維進行培養,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教師要注重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培養其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軍紅.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學周刊,2019(36):116.
[2]田 敏.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