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文娟
【摘要】 ?研究將針對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如何對數學學習學困生進行有效的轉化,并且結合成因對其進行方法策略的制定,以此實現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發展與建設。
【關鍵詞】 ?高中數學 學困生 轉化策略 方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1-235-01
0
高中數學學困生主要指的是高中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對相關知識內容作出有效的理解和正確的判斷,且在學習成績、學習素養、學習能力方面均與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設定有較大的差異性。長期發展,導致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興趣,甚至導致學生開始反感數學課程,厭惡數學知識。這一學習狀態對學生學生的高中學習有著嚴重的危害,教師務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其進行過段的糾正與處理。
一、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隨著當前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與推進,高中教師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越來越重視。在這一背景下,教師面對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教學方法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在教師的悉心教導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得到了有效的轉變。目前,主要造成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困難的原因有:第一是因為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進而束縛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與提升;第二是由于學生現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扎實,且數學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提升;第三是由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有畏難心理,且數學知識學習的信心不夠充足,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選擇逃避。介于以上問題,研究將重點論述如何通過合理的方法對學困生進行引導與轉化,進而幫助學生從學困生轉變為學優生。
二、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若想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建立起濃厚的興趣,就需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學習習慣和學習規律對其展開相應的教學。這樣,能夠讓學生在符合自己學習思維與學習模式的基礎上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掌握,且可以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正確學習、積極學習的態度和素養。
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首先要與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然后在這一基礎上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以此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其次,教師需要在這一背景下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基礎內容的講解與分析,進而讓學生通過回顧與復習的方法對其作出相應的了解。最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應用幽默詼諧的教學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教師可以觀看網絡教學視頻,了解一些“明星教師”的授課方法和語言應用藝術。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數學教師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在此,數學教師需要調動起學生群體以及其他學科的教師對其進行綜合性的指導與培養。在這一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在一個全方位指導的模式中得到齊頭并進的發展,且能夠讓學生明白,沒有任何一名教師對學生是抱著放棄態度的,也沒有任何一名學生是無法實現個人學習能力提升與轉變的。
例如:當學生的內心對這一認知有了清晰的定位之后,此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自然會得到較大的發展與提升,且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將發還是能相應的轉變。由此可見,通過集體力量的應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消除學生學困生的標簽,還能幫助學生構建團結的學習氛圍與和睦的學習環境。
3.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改變學生的學困生地位有著重要的幫助與指導作用。在這一背景下,教師需要通過重點培養、重點引導的方法對學生的個人思想進行相應的幫助與提升。進而改變學生的個人認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與教學,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并且讓學生對其進行問題的解決。在這一背景下,學生自然可以完成相關問題的分析,在此教師需要抓住機會基于學生相應的鼓勵和評價。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將得到有效的發展,且學生在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建立起一種高效學習、有效學習的學習自信心。這對于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核心素養,撕掉學生的學困生標簽有著重要的幫助。另外在這一方法的應用過程中,學生在接受后續的學習任務是也會更加輕松、更加積極。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是學習學習階段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并且要懂得如何利用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素養與學習自信心。在這一背景下,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以及數學學習成績將得到全面的提升與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居爾娟.淺談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9):40.
[2]張陽.降低要求就能解高中數學之“困”嗎——再談高中數學學困生如何解“困”[J].數學教學通訊,2016(2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