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要將重心放在核心素養培養上,使得學生在這門課程學習中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品格。情境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方面具有絕對優勢,所以必須積極開展情境教學法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文章以小學美術教學為探討對象,分析在核心素養培養中實施情境教學法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希望由此促進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情境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 引言
美術是藝術類課程,學好美術既能讓學生變得多才多藝,又能提高其審美、感悟、共情能力等,將來就能適應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要求,同時具備人文情懷和良好品德修養,使學生未來有更好發展空間。小學美術教學中要做好美育,重視學生感知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文化素養等方面培養,而運用情境教學法可更好實現上述目標,利用打造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融入其中形成真切體驗,從而獲取感悟,提高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進而陶冶情操,促進人格健全。
二、 美術核心素養培養中運用情境教學法重要作用
基于核心素養的美術教學,應提高學生圖畫的識讀能力,培養審美情趣,使其具有審美判斷能力以外,具備良好的美術表現力與創新實踐能力,并能很好掌握美術文化。傳統美術教學大部分是臨摹,畫的像不像是評判的標準,扼殺了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美術修養的發展,同時也是無法以這門課程為基礎促進核心素養發展。核心素養時期小學美術教學要深化改革,不能在課堂上一味讓學生去臨摹或者練習繪畫技能,應把重點放在多元能力發展與藝術修養的提升上。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效運用,一方面可通過打造真實情境,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獲取感悟,具備共情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審美感知能力,增強想象力,發展思維;另外一方面可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極大程度培養美術學習興趣,使非智力因素在美術課堂發揮作用,從而確保教學質量提升。
小學美術教學應做好啟蒙教育,首先要確保學生主體性,激發其美術學習熱情。情境教學法與這不謀而合,借助于構建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發現美,感受藝術魅力,獲取熏陶,積極展開討論,說出個人的看法,推動藝術創造力發展。美術是藝術學科,課堂氛圍太過壓抑,學生想象力難以被激發,審美感知力也會變得滯后,無論是對美術作品見解還是美術創作都會失去創新,這樣的美術教學難以落實核心素養培養。情境教學法在這門藝術課程中運用,課堂氛圍變得輕松,學生在生動情境刺激下思維得到拓展,愉悅參與美術教學,快樂完成學習,將會受益匪淺,也能豐富想象力,提高創新能力,最終使學生獲取全面發展。
傳統小學美術教學畫橋,必須和教材中是一樣的,就連細節性的東西也要一致,學生不需要去想,只要按照原圖臨摹出來,保證一模一樣就行。這種美術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想象力,其審美感知能力也難以發展,缺乏創新力,阻礙了核心素養發展。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既能使其提升美術學習興趣,又能使其在真實生動場景中去思考,為想象力、感知力、審美力、創新力等發展奠定基礎。
以畫雞蛋為例,中國教師可能會拿一個雞蛋擺在講臺上,讓學生去畫;日本教師則會拿很多雞蛋,每個學生分一個,除了觀察之外,還要將其煮熟,吃掉后再來畫雞蛋;美國教師則會拿出大小不一和不同顏色的雞蛋,讓學生去蒸雞蛋、煮雞蛋、將其切成不同形狀等,使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去畫雞蛋。雖然美國和日本教師讓學生畫雞蛋過程中采用的方法不一樣,但是都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充分了解雞蛋,對其有更加全面和立體的認知,畫出來的雞蛋就會各不相同,充滿創意。這就是所說的情境教學法,脫離了單一的繪畫技巧傳授,更為關注學生多種能力和素養的發展,使其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以外,具備核心素養。
三、 美術核心素養時期運用情境教學法策略
(一)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小學美術教學采用情境教學法,教師是設計者和組織者,這種教學模式運用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必須提升教師綜合素養,使其具有較強的情境教學運用能力。新課標要求教師有效運用情境法,對這種教學方法有全面正確認知,避免低效運用情況的出現。情境教學法運用中需要借助于信息技術,這就要求教師提高運用現代化設備打造情境的能力。美術教學要與聲色影光技術高度結合,打造生動且真實的情境,增強吸引力,確保學生能融入,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在感官作用下實現多維度發展。作為美術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為美術教學中更好創設情境奠定基礎。如果教師缺乏良好的審美感知力和人文情懷,情境創設會流于形式,難以發揮這種教學模式價值,從而導致低效情境教學,學生核心素養無法得到發展。另外,教師要提升課堂組織能力,情境教學活躍氣氛是一個方面,其最為主要的是輔助教師完成美術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意識到這點,在運用中做好課堂組織,確保情境教學法發揮最大效能。
(二)情境創設方式多樣化
小學美術教學中采用情境法培養核心素養,在實施中要保證情境多樣化。美術課情境法運用方式要盡量多一些,比如音樂創設情境、圖片和視頻創設情境、構建生活情境等。具體選用哪種情境法,應依據美術教學內容與目標而定,但是要保證所選用的情境法能極大程度激起學習興趣,激發想象力,調動思考與創新熱情。
以神奇的口袋為例,教師在導入環節創設情境,告訴學生自己帶來了一個神奇口袋,里面有很多東西,都是與美術相關的,讓學生摸摸看,猜猜里面都裝了什么?以這種情境激發好奇心,使其產生參與興趣,緊接著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畢加索的美術作品,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欣賞了這些美術作品后有什么感受?學生在情境中獲取直觀感受,紛紛加入交流探討中,美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會增強,在相互探討中滋生出創新看法。最后讓其運用手中的筆,畫出奇妙的畫。學生自由選擇材料和所要畫的東西,畫自己想畫的,教師在過程中做好指導,并且表揚有創意的學生。
又比如在學習和國畫相關內容過程中,在專門的國畫教室進行,里面掛上一些優秀的國畫復制品,擺設要盡可能古色古香,在這樣情境中完成國畫教學,學生就能更好完成國畫學習。又比如在素描課上,放置各種物品,這樣比用多媒體展示物品效果好。利用多媒體展示國內外優秀美術作品,當然是適合小學生欣賞的,使其對美術風格、美術創作技巧等有更為直接的感知與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又比如在《淅瀝的小雨》這節課中,為了讓學生體驗雨中氣氛,使其聽歌曲《雨中》,讓其在音樂渲染下想象下雨時景象。緊接著要用線條去表現雨中情境,做到構圖飽滿。每個學生腦中浮現出來的情景是不一樣的,繪畫創作也就各不相同,但是卻形象且有創意,同時拉近了美術與生活的距離,使其學會用畫筆去表現生活中情景。
(三)有效運用軟硬件
小學美術教學中創設情境離不開信息技術支持,因為美術本身就是視覺藝術,所以就要利用信息技術集聲色影光于一身的特點,利用各種軟件,制作美術教學課件,使靜態美術教學動態化,并呈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美與體驗美,形成審美能力,豐富想象力,激發創新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學要搜集圖片、視頻、影像資源等,在美術欣賞課中選擇最為合適的運用。以《走進大自然》為例,在第一課時中利用多媒體出示沙雕作品和大地藝術作品,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學生了解沙雕與大地藝術,在創設的情境中不由自主感嘆大自然神奇,極大程度激發其探究欲,積極參與美術課,促進各種能力發展。
又比如在《化裝晚會》這節課中,創設這樣情境:兒童節有一個游戲環節,需要同學們化裝參加,將自己打扮成各種形象,中外的都可以。運用網絡上資源,為學生展示中外服裝與妝容,同時還有現代和古代,然后讓其閉上眼睛想象,然后自己完成頭飾、衣服、面具設計等。
此外,美術情境教學還需要硬件支持,學校要加大這方面投入,做好美術教學硬件設施建設,開設專門的美術教室,針對所教的內容創設不同情境,增強學生感知與審美能力。小學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室內為學生準備彩紙、畫筆、剪刀、膠水、橡皮泥等硬件,讓學生根據主題自主完成美術創作。比如在學習《魚兒游游》這節課,教師可先創設故事情境,并將其制作成動畫,讓學生觀看,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魚外形與顏色特點,然后大膽去創造,用各種夸張的表現手法,畫出各種各樣的魚,并為其著色。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用橡皮泥去捏,或者是采用剪刻的辦法。通過情境創設啟迪思維,使其在大膽想象的基礎上去創造,提高繪畫技能,促進綜合素養發展。小學美術課教師要依據主題,比如素描、寫生等,購置需要的物件,創設真實情境。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做好核心素養培養,這是課程教學核心目標,而情境教學法有助于這一目標的落實。美術課中創設多元情境,不僅能促使學生提升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和積極創造,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還能促進學生審美情趣、想象力、感知能力、繪畫技能等共同提升,使其在切身體驗中感受美、發現美和認識美,獲取熏陶,從而促進人文素養、藝術修養發展和人格健全。
參考文獻:
[1]馬江英.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探究[J].華夏教師,2019(28):35-36.
[2]馬曉梅.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美術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9.
[3]魏盛磊.基于情境的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探究[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二)[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0:2.
[4]乜云.回歸童心—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境創設[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5.
[5]王嘉華.小學美術情境教學淺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3):237.
[6]劉薇.情境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
[7]林惠榮.初探小學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J].藝術評鑒,2018(2):149-15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