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貝蓓
【摘 要】在新時代下,通過藝考考上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但藝考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如何引導藝術類專業學生提高學習文化課的興趣和效率是當今高中教師的難題。在文化課中,數學一直是一門有難度的學科,本文通過分析高中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數學遇到的問題和課堂教學的策略來給廣大教師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藝術專業學生;教學策略
在人類的發展和社會實踐中,數學的作用越來越凸出,發展到現代為止是學習和研究科學技術不可缺少的領域。藝術類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的相對較薄弱,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需要立足當前對藝術生數學教學的現狀,找到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快速有效的幫助。
1.高中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數學的阻礙
1.1藝術類學生的數學基礎不扎實
藝術類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不如普通文化生掌握得好,其受到的學習約束和做的數學練習題也相對較少,導致數學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大多藝術類學生從初中開始數學基礎就相對薄弱,對高中的數學知識學習的比較表面,沒有進行深入思考,以至于不會做題導致成績不理想,久而久之失去對數學的興趣。
1.2藝術類學生學習數學的時間較少
數學的學習需要反復的思考和練習,但由于藝術生在藝術專業上學習的時間耗費較多,對于文化課學習的時間就會相對減少,而數學的學習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運算,藝術生沒有這么多時間學習數學。高一高二的數學學習時間還相對較多,高三時間,學生一門心思撲在專業課的考試上,從而削減了對文化課的學習。
1.3與專業思維的發展有關
藝術類學生的思維大多比較抽象,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但是數學是一門需要邏輯思維和理論基礎形成的學科,由于客觀因素的存在,導致藝術生對數學的學習增添難度。
2.高中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
2.1激發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出來。數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課堂中的反饋主要靠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在當今社會發展下,課堂不再只依靠黑板和粉筆,高素質文化教學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幫助。教師應選擇適合藝術班學生的教學方式,積極備課。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開門見山法”、“聯系實際法”、“類比導入法”、“發現導入法”和“復習導入法”等方式,幫助學生更簡單的理解知識,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藝術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學生在面對相對較難的問題時能夠用轉換的方法,用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得出答案后教師應該加以肯定和鼓勵,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意識高漲,提高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數學知識不應該局限在課堂內,通過開展多種實踐活動也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比如開展數學知識競賽和數學相關社團,讓學生在調動積極性的情況下學習數學的相關知識,學校和教師可以對數學知識競賽中成績較好的同學進行頒發獎狀等表揚,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重視數學相關的社團,安排專門的社團顧問教師,鼓勵學生多多參加。
2.2提高藝術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運用學案導學法對學生進行授課。學生通過學案導學先對整個單元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了解本單元的核心主題,再根據學案導入的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在課堂中進行反饋。例如在學習解三角形時,可以通過課前導入對學生提出問題:怎樣在航行途中測量出海上島與島之間的距離?怎樣測量底部高度較高的建筑物的高度等等。解三角形是高中數學知識的基礎和難點之一,教師要通過合理的課前導入讓學生帶著疑問展開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思考。教師在學案中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借助互聯網技術或者參考相關書籍進行回答,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進行學習和交流,以此來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教師在課堂中再進行教授時學生已經有了一遍印象,只需要把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從而減少課堂中不必要浪費的時間。
2.3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自主創新。可以借鑒多方教師成功的課堂例子總結形成自己的教學方式,結合藝術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備課。藝術類學生的數學課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及時消化課堂內容。在教學方式上可以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圖片,在相對輕松的環境氛圍中更為直觀的學習數學知識。尤其在學習關于圖形的數學問題時,通過相關視頻和圖片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受,讓學生在頭腦中構建空間模型,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之后,漸漸擺脫對模型的依賴,發展學生的三維構造能力。教師要抓住課堂核心內容,考慮到藝術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數學知識,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由于藝術生學習時間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建立信息化學習平臺,把教學的課件和相關練習題都放在平臺上,方便藝考生通過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學習平臺或者建立相關的班級交流群,方便和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互動。
2.4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問題越來越多,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轉換為數學問題,用數學的邏輯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事例。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統計時,教師可以從人口總量、就業狀況、物價情況、產品的合格率、商品的銷售額、農作物的產量、人均水資源、居民人均年收入、電視臺節目的收視率等等方面,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事例。在生活實際中運用數學知識,有助于藝考生更好的發散思維,對相同類型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通過教學和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藝術生抽象思維的發展過程中增加對邏輯思維的培養,使藝術生能夠靈活應對問題。
2.5布置適量的課下作業
在任何教育模式的發展下隨堂檢測和課下作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課下作業的反饋是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體現,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表現。在檢查課下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發現藝術類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通過學生對作業的反饋情況教師可以對下節課的講授有計劃的進行。課下作業是學生在一天的學習后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復習,對所學內容進行的檢測。由于藝考生課下學習的時間較少,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布置具有代表性的、少量而又核心的練習題,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數學基礎知識。通過練習有代表性和典型的習題,加深學生對這類題目的印象,讓學生見到這種或者相似的題型能夠立馬想到相應的解題思路。對于藝考生的作業教師不應該去布置或者布置過多有難度的習題,幫助藝考生打牢學習數學的基礎才是關鍵。
3.結束語
教師要根據藝術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性格特點,在課本原有的基礎知識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數學這門學科有著較強的邏輯性和實踐性,需要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立足于教材內容,重點講解基礎知識和重難點知識,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時間內學到最核心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張胥奎.高中普通類與藝術類學生數學學習差異比較研究[J].考試周刊,2011(52):82-84
[2]鄧惠文.藝體生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00(6):224
[3]王沛.高中藝術類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形成和解決策略[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11(18):74-75
[4]陳湘.高中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2015.8
(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