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珊珊
摘要:音樂是一種有節奏感的藝術,也是小學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基于此,本文探析了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 ?節奏感? ?培養
節奏感是音樂的核心,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音樂節奏感,才能真正了解音樂、欣賞音樂,領悟音樂的美。小學生正處于音樂學習的初始階段,節奏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
小學音樂課堂是學生初步認識和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對于剛剛開始系統學習音樂課程的小學生而言,培養節奏感是他們音樂學習的基礎,因為良好的節奏感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感知音樂,夯實音樂基礎,提升音樂鑒賞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良好的審美觀。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對事物沒有深入的見解,在他們接觸音樂之初培養節奏感,不僅對他們學習音樂課程起到鋪墊和輔助的作用,還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如優美的韻律感和變化有致的節奏感能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節奏感的具體措施
1.激發音樂學習興趣,初步感知節奏
首先,教師要用生動具體、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講解“節奏感”這一抽象的名詞,讓學生感受到節奏感無處不在。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帶有節奏感的元素植入課堂,如各類樂器的聲響或者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聲音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時下流行的歌曲、音頻、視頻等,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逐漸激發學生學習節奏感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2.反復聽取原唱歌曲,體會歌曲的節奏感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一些流行的原唱歌曲,讓學生感受原唱唱歌的節奏感。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試唱一些節奏感較強的歌曲,從而領悟歌曲的情感和節奏。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感受不同節拍、不同旋律的歌曲,并配合著打拍子,或者配和著節奏踏步,從歌曲中學習音樂的節奏。
3.通過四肢訓練節拍感,培養節奏感
在培養節奏感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用耳朵傾聽,還需要配合四肢動作。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四肢動作訓練節拍感,或者在課堂上播放一首歌曲,要求學生起立,跟隨音樂做打拍子、拍手、點頭、踏步等動作。漸漸地,學生聽到音樂聲便會隨之做出相應的韻律動作,切實感受音樂的節奏感。
4.培養學生內心節奏感,用心感受音樂
用耳朵能聽音樂有形之所在,用心能感受音樂無形之所在,而音樂的節奏感不僅是聽出來、做出來的,還需要用心感受。一首歌曲的節奏感往往會帶給人心靈上的共鳴,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音樂,用心聆聽音樂,并根據不同類型的歌曲體現不同的節奏感,分析原創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漸漸地,學生會逐步領悟到音樂的精髓,真正發自內心地欣賞音樂。
5.開展有節奏感的音樂游戲活動,培養節奏感
與其他科目教學相比,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雖然熱鬧有趣,但是如果教師只是單一地向學生講解音樂的節奏感和理論知識,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結合與音樂相關的游戲活動開展教學,一邊玩游戲的同時,一邊講解音樂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是小學音樂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應不斷探究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制訂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讓學生在學習音樂課程之余,熱愛音樂、欣賞音樂,真正領悟音樂美,從而提升音樂教學質量,落實美育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霜燕.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節奏感[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7).
[2]沈桃蓉.如何培養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的節奏感[J].新課程學習:上,2015(14).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春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