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艷
【摘? ? 要】音樂是一種美的享受,是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藝術。在初中階段,音樂作為一門必修課程,是學生必須認真學好的課程。在本文中,筆者主要針對有效提升學生音樂課堂學習積極性的問題,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 師生互動? 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37
音樂課程作為九年義務教育中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對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也可以作為一門技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可以說,音樂的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
新課改實施以來,教育部門呼吁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培育綜合型精英人才。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引起了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的高度重視。那么,對于音樂課程的教學,教師怎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呢?
首先,構建和諧而相對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加強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擴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視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較之嚴肅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和諧而寬松的教學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更為有利。因為,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要以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要務,這就提醒我們,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來講是非常必要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更容易融入教學活動中,從而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引導學生掌握音樂學習技巧。當然,要想真正地得到學生的認可,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必須過硬,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為了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教師要扎實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服務。比如說,在教學《保衛(wèi)黃河》這首歌曲時,不能只是簡單地教學生怎么唱這首歌,而是要利用信息技術系統(tǒng)地梳理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比如作詞家、作曲家、創(chuàng)作背景等相關的信息,讓學生了解到與這首歌相關的一系列知識,這樣比較有助于學生整體掌握這首歌。當然,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搜集與光未然、冼星海有關的其他作品,進行比較教學,可以搜集與其相關的視頻,讓學生知道他們的相關事跡,從而讓學生從點到面地了解作品,明白歌曲產生的意義和音樂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有助于學生音樂學習動力的產生,符合新課改下人才培養(yǎng)的相關要求。
其次,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互動,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采取激勵性原則評價學生,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是比較少的,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jù)主導權。而新課改實施之后,為了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教師必須對自身的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平等關系的建立,要想方設法地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參與的激情。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完一首歌之后,讓學生搜集與之相類似的歌曲在課堂上進行歌曲演唱比賽,也可以讓學生針對歌曲在當時社會存在的意義進行主題辯論,等等。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教師要堅持激勵性原則,將“你說得真好”“你唱得很準確”等話語時常掛在嘴邊,不要吝惜對學生的鼓勵和認可,這些激勵性的話語往往會激發(fā)出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音樂學習中。
此外,想要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活動的參與度,提升學生對音樂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是很有必要的。興趣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科學而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樣,音樂教學才能達到“以悅助情,以趣助情”的目的,使得學生能夠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從內心深處認可音樂的價值,意識到音樂對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于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加強任課教師之間的互相探討與溝通,注重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在全面掌握學生動態(tài)的前提下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努力挖掘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還要不斷鉆研新的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新策略,要始終以學生的學習訴求為我們的教學動力,要積極主動地與其他任課教師之間保持聯(lián)系,及時交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一些表現(xiàn),定期針對學生的一些問題進行專門的研究和討論,不斷查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新教學策略,及時解決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找到自身在教學中的一些弊病,及時做出調整,從而不斷總結和提升教學技能,更高效地開展音樂教學,這對于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也將大大提升。
作為任課教師,要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注重發(fā)揮家長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互相溝通和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外的一些表現(xiàn)以及學生在家長面前對教學的評價,從而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更有方向地著手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兼顧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訴求,從而在教學中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家長說孩子反映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被提問過,認為教師不在意自己的學習。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就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忽視了一些學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與他們的互動,并在課余時間多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對教學的建議等,這不僅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幫助,對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中重要的引路人。能否成為學生學習路上正確的指路明燈,是對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一種檢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和成才,教師要不斷鉆研和總結適合學生學習的實用教學方法,不僅要教會學生音樂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讓音樂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重要的精神伴侶。相信教師經(jīng)過不懈努力,在音樂教學的道路上,一定會不斷發(fā)現(xiàn)更多有益的教學方法,更好地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助力。
參考文獻
[1]董立河.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 構建和諧音樂課堂[J].中學時代,2014(4).
[2]任娟娟.初中音樂課堂的師生互動教學[J].家長(上半月),201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