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飄飄
【摘 ? ?要】數學學困生一般是指班級內數學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即學習問題比較突出、數學成績進步空間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學生。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們對學困生的看法逐漸轉變,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成為數學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困生 ?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139
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成績是數學教師的責任,但是,幾乎每個班級里都會有學困生,學困生是相對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而言的。學困生往往會對教師的整體教學計劃造成一定的影響,制約教師教學效率的綜合提升,教師應該采取實用的策略,促進學困生的成功轉化。
一、追根溯源,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教師教學時會考慮到學生的接收水平和學生的數學基礎,按照一定的教學計劃拆解較難理解的數學知識,指導學生一步一步展開學習,先講解基礎知識,再進行習題訓練,最后進行拓展性學習。教師的教學計劃是理想的,但是許多學生并不能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
大部分學生在剛進入初中時,其智力水平、數學基礎、數學學習能力相差并不大,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都是循序漸進的,學習難度逐漸遞增。許多學生在階段性的學習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當教師逐漸提高教學難度,給學生列出新的學習任務時,學生就會發現自己目前的學習能力已經落后,無法達到教師的要求,成為學習成績暫時落后、和其他同學存在一定差距的數學學困生。簡而言之,學困生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轉化學困生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教師需要從尋找學困生成因開始,摸索轉化學困生的最佳良方。
教師要想轉化學困生,需要先了解自己班級內每一個需要轉化的學困生。教師不能僅靠學習成績或者日常對學生的觀察來武斷地劃分學困生。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劃分標準,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基礎等,將班級內需要轉化的學困生重點標出,然后采取相應的策略獲取學困生的具體信息。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家校互訪、各種班級會議、調查問卷、考試成績分析等多種方法來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必要時,教師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學要求,給每個學困生建立檔案,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和變化,采取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千差萬別,當學困生的情況發生變化之后,之前的教學方法就不再適用了,所以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困生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了解學生現狀之后,需要結合學生現狀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簡而言之,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客觀原因來自諸多方面,大體上分為學校、家庭、社會這三個方面。學校方面可能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同輩之間的壓力、班級內的學習風氣等;家庭方面可能是學生的監護人對學生的關心程度和教育方法、學生和親人之間的關系、學生的家庭學習環境等;社會壓力有社會上各種積極或者消極的社會風氣對學生造成的影響等。形成學困生的主觀原因也比較復雜,智力因素是部分學困生難以轉化的實際原因,但相對來說所占比例比較小,大多數學生的智力水平都處在同一層次,相差不會太大,非智力因素往往占據學困生成因的主導地位,如學生缺乏獨立的學科思維和學科素養、學生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弱等。
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往往相互交織,相互作用,最終結合起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如學生的家庭學習環境不佳,學生家長對學生不夠關心,就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最終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不理想。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有時可能比較單一,如僅僅是因為學生個人的學習方法不適合學生,有時也可能比較復雜,原因不止一個,如學生家庭教育環境不到位、學生存在厭學心理、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等等。所以,學困生身上存在的學習問題也往往有一定的復雜性,教師需要根據學困生形成的具體原因,了解并分析學困生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學習問題,幫助學困生找到對應的學習策略,找到相對來說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二、循序漸進,培養學困生正確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習慣是學困生成績穩步提高和持續進步的基礎條件,許多學困生身上都存在著學習習慣不佳的問題。數學是一門有一定抽象性的學科,大多數人可能并不能直接對數學學科的相關知識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要求每個學生都對數學課堂充滿興趣似乎是強人所難,也并不現實。但是如果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較好,學生就會保持一種較為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夠及時掌握和鞏固數學知識。
教師要想幫助學困生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先從基礎抓起,循序漸進,注意隨時監督。學困生在過去的學習階段沒能培育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說明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要保有耐心和恒心,最開始提出的要求不能太高,最好結合學生現狀,如先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再要求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等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再要求學生挑戰探究型的作業。
三、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
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分析自身問題,對癥下藥,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能認真完成各種數學學習任務,然而,學習的效果卻不佳。對于那些“看起來很努力”的學生來說,付出了很大努力卻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通常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開放包容的教學理念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飛速發展的網絡科技給教師和學生們提供了海量的教育信息。學生們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獲取知識,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接觸到許多數學學習方法和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
但是,對于信息辨別能力有限的初中生來說,并不是獲取到的所有的教學信息都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也并不是掌握的教學資源越多就越好。特別是對學困生來說,盲目模仿其他人成功的學習方法很可能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精力,不合適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法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阻礙,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學困生往往數學基礎有限,而且學習薄弱環節較多,需要從基礎抓起,找到針對自己弱項的學習方法。同理,教師有時也會陷入信息迷局,采取一些看似實效性較強實際上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初中生的學習時間有限,不適當的學習方法并不會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反而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信心,阻礙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四、結束語
每個學生都有上進心和自尊心,大多數學困生也渴望著學習能力的提升,期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教師不應對學困生抱有偏見,而是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包容的胸懷接納學生,用誠摯的情感感化學生,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能力,讓他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獲得更多選擇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辛健鵬.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J].才智,2020(13):19.
[2]陳允祥.數學學困生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學數學,2020(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