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自強
摘要:數學在我國教育體系當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如何進行數學教學成為眾多教師關注的一個問題。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形成了一定的數學思維,但是數學思維不夠強,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教師要制定好教學計劃。本文主要對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數學思維;策略
引言: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努力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想象空間,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符合他們年齡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一、銜接新舊知識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與其他學科不一樣,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并且對知識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運用到舊的知識,為了能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工作,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了能夠更好實行小組合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引導學生,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幫學生形成他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讓每組學生找一個知識點,最后再讓學生進行總結,這樣能夠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發揮出來。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先引出之前學習過的知識《數的乘法》,先進行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教學,接著在將本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點提出,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思考問題:每套書有14本,王老師買的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列出式子,接著再鼓勵學生將他們討論出的結果公布出來,讓他們將算數的過程公布出來。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提高,也可以讓他們鞏固舊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
二、注意情境的趣味性
情境教學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數學知識簡化,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教師要注意,為了能夠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要了解學生,要知道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對學生的心理、性格、愛好等方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要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多觀察學生,根據學生的情況,適當調整教學計劃。教師要做好情景創設的計劃,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要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通過與學生的討論得出最后的答案。在創設情景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進行提問時,教師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多鼓勵學生,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設方法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可以用多媒體創設出教學情景,用多媒體展示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圖片,讓學生能夠直觀的認識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接著就可以利用圖片與學生進行互動,例如圖片上展示的是斑馬線,可以問學生斑馬線是什么形狀的?這時學生就可以說出這是長方形,那么長方形也就可以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平行四邊形”,接著可以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析,讓他們分析該物品什么形狀的。通過情景的創設,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教學內容,增添課堂的趣味性。
三、重視數學教學過程評價
現如今教學的重點已經開始轉變為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學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對學生關于數學課堂的參與程度、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進行評價。例如,筆者在優秀模范教師的交流中學到他們會定期對學生進行評價,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會制定一個教學方案,比如對作業本上滿十A的學生,教師會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會給學生鼓勵,通過鼓勵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如果他們得到十個良也會獎勵一些東西,通過這種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一種評價方式,就是學生間的合作評價,通過合作評價,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放在一起,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能夠從同學身上獲取知識。當小組將他們的合作結果進行展示時,教師要合理的進行評價,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對該小組的同學進行評價,通過交流評價能夠讓學生得到進步,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結合實際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還要注意聯系實際生活,這樣能夠簡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聯系生活,結合課本內容,提高課堂質量。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處于具體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聯系實際生活,可以將知識點簡化,讓他們能夠更直觀了解數學知識,也為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一個基礎。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掌握分數的加減法,教師可以引入實際生活,給出了題目: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運用多媒體進行演示,爸爸吃了3/8張餅,媽媽吃了1/8張餅,運用多媒體動畫,可以將答案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了解分數的加減法,徹底掌握這一知識。教師要盡量結合實際生活情況提出問題,為學生進行解惑,如問題:媽媽要黃豆面和玉米面做面餅,玉米面用了4/5千克,黃豆面用了3/4千克,用的玉米面比黃豆面多多少千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例進行講解,將知識分析清楚,讓學生能夠掌握這些知識,讓學生學會運用分數的加減法,為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五、探索多種策略
數學的學習與其他的科目有很大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探索多種策略,發展和轉化數學思想。數學思想能夠影響數學學習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他們能夠轉化數學思維。因為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的數學知識比較復雜,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他們能夠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轉換學習策略。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制定好教學計劃,不斷滲透數學思想,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加深學生對概念公式法則定律等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教師要探索多種策略,制定好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讓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數學思維,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邏輯能力不強,所以教師要制定好教學計劃,鍛煉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積極鼓勵學生對未知的知識進行探索,不斷培養他們的數學意識,激發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宏.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2]王茜.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3]韓能文.探究實踐生活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03:32-33.
[4]楊玉蘭.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D].河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