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中包含豐富的知識,涉及到政治和文化、道德、經多濟方面的內容,對于學生的三觀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這就需要教師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互動式教學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進行運用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改變教師高高在上的情況,增加和學生的互動,促進教與學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應用與實踐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具有積極影響,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彈性得到提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作用,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運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進行培養,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展。
1.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問題
過去教師在教學中通常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受到了消極的影響,隨著課改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的落實,教材也有一定的變化,這也讓教學中的問題不斷顯現[1]。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中的主體,學生則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地位不平等,限制了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另外,教材的改變讓教師在新教材內容的深度掌握上存在不足,無法把教材內容變成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教學。過去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也有限制。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并未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互動式教學模式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采用問題探究式互動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問題探究式互動方法,教師需要有目的性的設計教學內容,合理的規劃教學重點和難點,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要注重增加和學生的互動和溝通,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長期如此,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動習慣,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問題,拉近學生和課程學習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2]。例如,在“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教師就可以引入熱點事件,讓學生圍繞問題討論,例如,去年引起人們熱議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一事件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毆打司機的女乘客做錯了,影響了司機的正常駕駛,對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響。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覺得司機的行為太沖動,缺乏責任心,然而很多事件中都是因為乘客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使得出現過分行為,對公共秩序帶去了消極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行為雖然未觸犯法律,然而卻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學生在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對于學生不正確的想法要及時糾正,讓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2.2增加情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很多理論知識,加上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單一,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影響,學生在被動學習,對于學習的知識并未思考,這樣的教學會讓師生間距離變遠,學生無法全面掌握知識。對此,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就要增加情感互動,讓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情感交流,拉近師生間距離[3]。比如,在學習“師生交往”時,教師在課前設置教學目標,包括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知識和能力目標,進一步研究教學重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就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之后引導學生回憶和教師交往的場景,思考教師在場景中扮演的角色,如,陪伴者、傾聽者、組織者,讓學生清楚認識到教師對于自身學習的作用,進而尊重師長。教師可以采取情境話劇的方式讓學生扮演角色,例如,情景“王麗喜歡文學創作,她寫的小說時常會得到語文教師的贊賞,然而有一次歷史課上,王麗偷偷在下面寫小說被歷史教師發現且沒收了手稿,歷史教師嚴厲的批評了王麗的這種行為”,通過讓學生對情景的結尾開展角色扮演,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好的感受王麗的情緒變化,讓學生可以正確對待教師的批評以及表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保持積極、輕松的精神狀態,防止給學生增加壓力,讓學生輕松的學習,加強師生間互動,讓課堂教學氛圍輕松、越快,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3豐富互動式教學的方法
2.3.1基于案例教學法進行互動式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互動教學模式中運用具有積極作用,通過用真實的事例教育學生,可以把復雜、抽象的理論變成直觀、具體的事例,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還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4]。比如,在學習“責任與角色同在”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該方法,給學生講解不同職業角色的責任,如,醫生、軍人、教師和法官等,讓學生認識到責任是每個人分內應做的事,責任則來源于多方面,如,對別人的承諾、道德規范、法律規定和職業要求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認識到各個身份相應的責任,明確承擔責任的回報和代價,可以跟隨角色變換承擔對應的責任,讓學生形成為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思想品質,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學習無私奉獻的人,加強學生理性思維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這對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3.2模擬法庭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該方法實施互動式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材內容,合理的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識。法律知識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一部分,因為比較抽象,以往教師口述的方式讓學生無法全面理解和掌握[5]。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就要采取模擬法庭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比如,在“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定主題進行模擬法庭,比如,“侵犯未成年人權利的案件”,讓學生分別扮演案件中的不同角色,在這個過程中正確的了解法律內涵,感受到法律的威嚴,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發揮出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效果。
2.3.3情境教學法
初中生具有一些特點,比如,判斷識別能力較弱、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影響和誘惑、具有較強的叛逆心理、可塑性強等,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征,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互動式教學,讓學生仿佛感覺到身臨其境,加強學生情感體驗,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6]。教師要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發現、分析以及解決,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內涵,提升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結語:綜上所述,可以看到,互動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的積極影響,能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道德觀,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加強師生間溝通,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果,可以為其他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余會福.初中道德與法治互動式教學探究[J].甘肅教育,2020(09):141.
[2]侍崇貴.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0(11):37-38.
[3]鐘巧平.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才智,2020(07):56.
[4]金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36):77-78.
[5]劉東德.基于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45.
[6]楊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探析[J].求知導刊,2019(27):40-41.
作者簡介:王亮;出生年月:1987年4月;性別:男;籍貫: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民族:漢族;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老師;研究方向:道德與法治;郵編:74414;單位:靈臺縣新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