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軍
摘 要:高中歷史作為高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其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促進高中歷史五大核心素養的發展,為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提供有效的學習途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歷史教學
引言:高中歷史學科注重對學生五大核心素養的提升,分別代表著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五大綜合素養是當前一線教師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本文也就此展開討論,期待能夠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效的幫助。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作用是全面,不僅是有助于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更有助于學生發展成為滿足社會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為學生的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所以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應當從兩個方面展開討論。首先,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全面的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難度,提升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其次,高中歷史學科中的核心素養,包含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五個方面的內容,而這五個方面的內容對于學生的知識與不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也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在教學的過程中,高高中歷史應當立足于核心素養的本質,結合現代教育的新思想、新方式以及新技術對學生的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引入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的教學方式逐漸地融入了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歷史學科因為其本身的特性,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距離感和陌生感,為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難。高中歷史教師在應對如今社會發展的趨勢時,必須先考慮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2]。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技術,比如多媒體設備等,讓高中歷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等變得豐富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生學習《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相應的教學資源,比如文字、圖表、圖片以及視頻等資源引入教學的過程中。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難度,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2.采用新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時空觀念
對于高中歷史而言,學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知識,也要對國外的歷史知識有所了解。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時應該具備或者培養出一定的時空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去掌握高中的歷史知識[3]。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中教師已經有很多方法對學生進行時空觀念的培養,以《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培養出學生的時空觀,教師可以采用時間軸的方式展開教學,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借用多媒體技術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放在不同的時間軸上,并在每一個時間軸上標注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讓學生在通過對時間軸的分析和對比中掌握高中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知識圖譜的方式,來進行時空觀念地培養。利用知識圖譜將不同的歷史知識按照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規律展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出好的時空觀念,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節省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背誦過程,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效率。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史料實證的積累與辨析
以高中歷史教材為基準讓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知識,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言,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更加明確教學的目標,明確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不利的方面在于這種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的存在讓學生只能通過教材去了解一部分的歷史內容,不利于學生史料實證的積累,也不利于學生辯證思維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改變這一現狀帶來了發展的契機,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更多的教學資源引入到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這樣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又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視野,積累更多的史料實證,讓學生學會辯證的去看待歷史問題。
以《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為例,當學生學習到“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時,如果學生只是通過教材去學習,學生將無法真正的理解中央集權制度存在的優勢與缺點,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但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內容缺乏理解,而無法對知識內容進行長久的記憶,讓學生在知識內化的過程中存在障礙。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更多的教學資源有效的引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接受這些教學資源的同時,能夠有效積累史料實證,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央集權制度的優缺點,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去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去掌握知識。
4.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在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被引入了教學的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行培養。歷史解釋能力需要學生面對同一歷史問題或者同一歷史事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釋[4]。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中教師有更多的教學方法可以選擇,以促進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的發展。比如合作學習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分組學習,讓學生在于同學和教師的討論過程中,對高中歷史知識或者歷史事件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促進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以《古希臘民主政治》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生分為8人小組,可以讓學生以“古希臘民主政治失敗的原因“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或者站在其他學科的角度上進行分析。不同的學生會對古希臘民主政治失敗的原因有著不同的看法,學生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看法。逐漸地對古希臘民主政治形成客觀的、公正的評價。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5.整合教學資源,適時融入家國情懷的培養
家國情懷是貫穿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內容,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家國情懷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整合教學資源,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去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懷抱著愛國的情懷去健康的成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還要結合新的形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比如學生可以在學習“辛亥革命”或者“抗日戰爭”時,教師可以結合史料對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中國近代優秀人物的魅力,感受我國歷史人物的家國情懷,為學生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總結:綜上所述,基于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對學生發展和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多個方面出發,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培養,讓學生在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做好鋪墊,讓學生在將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蔣振洲.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究[J].甘肅教育,2020(05):76.
[2]王生團.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史料教學——以高中歷史教學為例[J].文教資料,2020(09):196-197.
[3]楊菊花.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才智,2020(08):111.
[4]潘紅巖.高中歷史教學中五大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名師在線,2020(1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