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
摘 要:數學是高中教育教學的重要科目,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數學文化的價值與作用,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的滲透數學文化,促使學生高效的理解與運用。新課程的改革與推進,直接影響著高中數學教學,教師要巧妙的融合“數學文化”,正確引導學生感知,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數學文化;滲透方法探討
引言:數學文化主要包含數學的發展史和數學學科的形成,數學文化的滲透可以提高數學的實用價值,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實現雙向的教學效果。在傳統化的教學環境下,教師一般只注重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數學文化的滲透,這導致學生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習模式,學習效率也沒有切實提高。因此,在新課標教學下,教師要逐步的滲透數學文化,加強學生的參與興趣,自主的學習探索數學知識,了解數學的歷史內涵,以積極的態度去認識感受,從而獲得情感體驗。
一、數學文化的基本含義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數學一般代表著符號、數字、公式、圖形等邏輯化思維的物體,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數學文化起源于現實生活,但沒有詳細的闡述說明;簡單來說,數學文化就是數學經過變革發展自然形成的一種思想觀念,其中包括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數學教育等等。高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深度性,數學文化結構也非常嚴謹系統。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有效滲透數學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提高理性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技巧,實現綜合素養的培養。數學是一種精神文化的象征,承載著學生的夢想,也是文明進步的展現。在高中教學中,教師要逐步的導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高中數學教學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性
(一)數學文化推動高中數學發展
目前,高中數學存在著多樣的問題,教學進度停滯不前,阻礙著學生的學習發展。因此,數學教師要整合數學資源,融入數學文化,推進課堂教學發展。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成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師需搜集全面的數學文化資源,把數學發展史、實現應用過程和變革趨勢導入高中課本中,讓學生全面的認識與了解,樹立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全面的公式概念、定理等,還需要結合數學發展史內容,完善高中生的數學思維,掌握最全面的數學知識,建構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高效的運用數學公式,科學嚴謹的審視數學題目,鍛煉思維運轉能力,打開知識視野,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推動高中數學的發展。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學作為高中的重要科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高中數學所涉及的知識相對寬泛,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這是提高數學水平的基本條件。數學具有抽象枯燥的特點,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性,教師要從旁指導牽引,幫助學生一步步認識與理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文化滲透于數學公式、概念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改變學生的根本思想態度,促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學文化的滲透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在實踐應用中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與方法,增強數學能力,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三、結合數學應用引導,設立數學史選修課
在新形勢下的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化內容來滲透數學文化,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觀念,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提高數學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可以設立專門的數學史選修課,導入豐富的課程內容,有針對性的教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完備的運算思維與解答技巧。數學文化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教師要抓住這一點,合理的滲透導入,建立全新的教學框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設置相應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
比如,以北師大版高中教材為內容,可以從清楚的發現《數學史》已經被納入高中數學教學范圍內,這是數學文化滲透的良好開端。在不同的年級,教師要開展與之相關的選修課程,貫徹數學文化教育。以北師大版高中必修三《概率》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概率的起源故事”,在16世紀末,一名意大利學者提出了投擲篩子的問題,并進行了研究,從而計算出點數投擲的概率。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生活實例”,如“買彩票、抽五色球、項目投資、面試等”,存在著必然事件、偶然事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一次項目投資,教師會提供多個項目列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而后教師會公布投資風險系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清楚的了解概率問題的不確定性,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后,教師可以設立“數學史”選修課程,每周一次,學生自主參加,報名成功者會獲得一份數學復習手冊,在有獎勵的條件下,學生都會積極主動的參加。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悟數學文化,培養數學動機,提高學習效率。
四、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數學文化的滲透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數學科目占據著很大的比例,為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需要營造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融入豐富多樣的知識,鼓勵學生深入的學習探索,努力提高數學成績。數學美學是數學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它具有較強的簡潔性與概括性,教師可以利用數學美對學生進行熏陶培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意識,形成良好的數學內涵,發展綜合的文化素養。
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須二“立體幾何初步”中,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思想的深度性,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幾何模型”,讓學生全方位的觀察與分析,找出圖形之間的共同點。之后,學生需要用符號來表述,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中美的元素,增強學生的空間聯想思維。或者,教師可以開展“黃金分割、空間直角坐標的三維構建”等實驗,引領學生自主實驗思考,學習基本的知識概念,深化理解程度。從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出疑問,如“如何構建一個不規則立體圖形?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存在著什么關系?”。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討論結束后,教師會抽點學生回答,表述本組的探討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分析。在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下,教師要充當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提升美學修養,感受數學內容的美,實現數學文化的教育。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構建和諧的學習風味,增強敘述的學習熱情,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五、強化數學文化認識,滲透數學學習方法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邏輯思維與創造能力對數學成績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師要強化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程度,,有效的滲透數學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刻的認識知識概念,并靈活的思考運用,解決數學難題。在信息化的發展視域下,教師要整合各種數學文化,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傳播教學,加強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科的綜合性。
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一“二次函數的再研究”中,教師需要先讓學生自主預習課文內容,了解函數的基本概念和圖像類型,明確變量與自變量的區別。之后,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實踐任務“計算出公交12路的距離與時間的函數關系圖”,學生需要通過實踐調查來觀察,記錄相應的數值,繪制二次函數圖形。之后,教師要正確的評價學生的探究練習過程和結果,給予一定的鼓勵,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實踐活動也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文化的價值,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規律。
總結:數學文化是人類求知探索的過程,凝聚著數學的精華,高中數學教師要深刻的認識到數學文化滲透的重要性,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將數學文化融入與課堂和生活,加強師生交流互動,引領學生主動摸索新知識,充分展示數學思維與技能,增強實踐運用能力,為后面課程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教師要拓展教學層面,融合理論與實踐,創建新型的教學體系,讓學生認識了解數學的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定強,白興宏.高中數學教育評價研究——2018年度《復印報刊資料·高中數學教與學》相關轉文分析[J].江蘇教育研究,2019(16):59-63.
[2]杜紅英.以錯為梯,補齊短板——淺談錯題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考試周刊,2019(1).
[3]唐震.對分課堂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的課堂實踐——以“空間向量的基本定理課”為例[J].考試周刊,2019(33):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