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敏



摘 要:高中生在學習基礎、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上千差萬別,數學綜合水平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以往統一的高中數學教學常常造成學生“V”型分化,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即相同的教學標準和方法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和個性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實施符合學生層次和個性的差異化教學,以進一步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本文將主要對試題分層解答進行論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試題分層
新課程更加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提倡教師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讓學生都能夠在自己能力的范圍內進行學習和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熱情,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分層練習、分層合作學習等策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提問、練習提供適合的習題,從而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
一、類比變式,滿足不同學生的思維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以便學生更好地探究.
解題步驟和例題1比較類似,需要學生通過思考來得出答案,對于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適合中等層次的學生.對于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將試題的已知條件隱藏到題干中,以便學生進行探究.
二、逐步遞進,設計符合學生層次的問題
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可以設計具有層次性的試題,以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際的問題分析和解決中.
分析 看到試題,學生通常會進行聯想,對比類似的問題,諸如等差數列an的前n項和Sn、n+1項至2n項之和Sn1,2n+1項至3n項之和Sn2,也成等差數列.然而,本題中的前2n項、前3n項與上述的問題還有區別,即問題中的S2n=Sn+Sn1,S3n=Sn+Sn1+Sn2.這樣就需要學生進行具體分析,采用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有效地解決問題.
分析 本題的數列既不是等差數列,也不是等比數列,根據觀察發現,數列的分子是首項為1,公差為2的等差數列,而分母則是首項為2,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因此不能直接運用公式進行直接求解,需要學生將其進行轉化,變為標準的數列,從而求解,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思想都有很高的要求,適合學生進行探究.
三、因材施教,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
以往統一的習題模式,常常導致基礎差的學生做不了,思維能力強的學生不夠做.因此,高中數學要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課下進行探究,促進學生的發展.比如學習了古典概率以后,教師就可以設計以下三個層次的問題.
層次一,例題7 隨機投一枚一元的硬幣,能夠出現“反面”的概率是多少?
例題8 隨機將一枚骰子拋出,其出現“6”點的概率是多少?如果隨機將2枚骰子拋出,出現點數和為奇數的概率是多少?
例題9 從1-5五個數字中隨機取出兩個數字,則所取出數字中含有“3”的概率是多少?
層次二,例題10 隨機將2枚骰子拋出,則出現兩個骰子點數相加大于7個概率是多少?
例題11 從1-5張撲克牌中依次取出2張,則第一張撲克的點數大于第二張點數的概率是多少?
層次三,例題12 我國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萬物的變化.每一“重卦”由從下到上排列的6個爻組成,爻分為陽爻“——”和陰爻“— —”,如圖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隨機取一重卦,則該重卦恰有3個陽爻的概率是().
A.516? B.1132? C.2132? D.1116
例題13 已知一只袋子中有黑色卡片a張,有白色卡片b張,卡片除了顏色不同外,其余沒有差別,現在隨機將卡片從袋子中一張一張地摸出來,求第n次摸出的卡片是白色卡片的概率(1≤n≤a+b).
總之,在高中數學分層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中和習題中進行分層,為學生布置適合學生層次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已有的數學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需求.
參考文獻:
[1]陳佩.高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J].中學教學參考,2016(08):14.
[2]黃樹創.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理論應用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5(15):33.
[3]朱學豐.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28.
[4]李躍蘭.淺談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優化應用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7(21):60-6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