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萍
摘 要:對汽修專業的中職生而言,本專業的職業能力是未來競爭就業的重要條件,并且是考驗學生能否有效吸收教材理論知識的重要指標,為了增強該方面能力,需要學校能夠利用校企合作機制,在多個方面開展實踐教學策略,如建設實踐基地、完善“雙師型”教學模式、深化頂崗實習、改良教學教材等,這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從而有利于提升職業能力。
關鍵詞:校企合作;汽修;中職生;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中職院校中,需要重視理實結合的教學方法,促使能夠全面提升專業技能,在此前提下,汽修專業需要改進教學策略,深化校企合作機制,為實踐教學提供諸多有利條件,并且需要從中引導學生參與頂崗實習,這會為培養職業能力積累經驗。
1 培養汽修中職生職業能力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缺乏足夠的實踐能力
在有些中職院校中,沒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練習的機會,更多時候會要求學生通過書本學習,這僅能令其吸收理論知識,但是汽修專業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必須經過親手實踐,才能不斷地熟練汽修技能,消化理論知識。因此,在重理輕實的情況下,不利于有效地吸收理論知識[1]。
1.2 “雙師型”教育模式不完善
對汽修中職生而言,需要掌握較強的實踐能力,必須由實踐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教導,但是在有些中職院校中,大多數教師都是本校的留校任職教師,或者外聘的其他大學的教師,這些教師都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所以不能起到實踐教學的效果,這就說明“雙師型”教育模式不完善。
1.3 校企合作不夠深入
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時候,必須借助企業的力量,促使學生能夠進入真實的維修工作中,不斷地增強職業能力。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些學生沒有較好地利用校企合作手段,僅是作為招聘、實習的渠道,并且有些學生沒有參加的意愿。
2 提升校企合作對汽修中職生職業能力的意義
2.1 有利于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
如果能夠通過校企合作手段,為學生創建較好的實習基地,這會提供充足的實踐學習空間,令學生能夠隨時地進入其中,鍛煉自己的汽修技能,轉化課本的理論知識,從而能夠提升職業能力[2]。
2.2 有利于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學校會與企業簽訂相應的人才輸送協議,在該協議中,不僅可以保證定期給予實習崗位,令學生能夠進入企業環境,觀摩、學習實踐維修經驗,而且可以保證本校汽修專業學生能夠順利地就業,這會能夠有效地解決就業問題,同時可以提升職業能力。
3 提升校企合作對汽修中職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策略
3.1 利用校企合作,建設實踐基地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業能夠享受學校的人才優勢,學校能夠與企業共享某部分資金,這就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機制,引導企業投資,在學校內部建設汽修實踐基地,這會便于學生時常到基地中練習技能,從而能夠提升職業能力。
比如,在建設實踐基地后,在每次學習完某部分課程后,可以占用一節課時,帶領學生進入實踐基地,將上節課學習的理論知識中,踐行在基地的設備中,這會促使學生融會貫通。
并且,為了避免多個班級同時占用基地,可以設立專門的管理制度,要求每個教師在使用實踐基地之前,需要提前到教學管理處進行登記,管理人員會根據登記的教師、班級名稱,依次地通知需要使用的教師,這會避免出現同時占用的問題。還有,利用實踐基地的建設條件,學校可以組織汽修專業的學生,定期地開展汽修技能競賽,以某種汽修目標為競賽項目,讓每個班級選出某個技能小組,小組人數在5到6人左右,代表本班級參與競賽,在比賽過程中,需要每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汽修目標,同時檢查維修質量,以此評判比賽排名,給排在榜首的小組頒發獎狀或獎學金,這會激勵學生踴躍參加。
3.2 利用校企合作,完善“雙師型”教學模式
在中職院校中,絕大多數的汽修專業的教師,都是具備偏向理論化的能力,欠缺足夠的實踐教學能力,所以在課堂中,會更多地向學生講述汽修理論,而不是實踐理論。因此,這就可以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在與企業商討成功的前提下,可以定期地輸送一批汽修專業的學生,到企業的生產廠房中參觀、閱覽,這會令學生親自感受實踐環境,觀看汽修的實際情況,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并且,可以與企業商討,將本企業內部的優秀員工組織起來,令其作為中職院校的汽修專業的兼職教師,根據教材教學的進度,向學生講述該部分汽修技能的實踐經驗,教授教材之外的汽修技能,這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從而能夠提升職業能力。
3.3 利用校企合作,深化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中職院校常用的教學手段,旨在通過輸送學生到企業中輪崗實習,掌握實踐中的技能,在汽修專業中,該種方式尤為重要,會有效地促使學生認識企業在實際生產中的汽修需要,增長自身的實踐經驗。不過,在當前的頂崗實習中,教師發現諸多學生都抱有抵觸情緒,認為頂崗實習工作較為辛苦,有些企業會不給任何薪資,這就需要學校做好中間人的作用,繼續與企業進行商討,優化頂崗實習的條件。
一方面,可以要求企業給予參與頂崗實習的學生相應的實習工資,保證學生享有與普通員工一樣的宿舍,同時用“師徒制”帶領學生,使其能夠在優秀員工的指引下,逐步地提升實踐技能,達到頂崗實習的目的。并且,需要保證能夠定期地換崗實習,不能總是待在某個崗位,直到實習期結束,保證頂崗實習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學校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頂崗實習的觀念,既要通過教師的力量,向學生講述當前的汽修專業的就業形勢,使其產生較強的就業緊迫感,同時講述頂崗實習對學生就業的重要性,又要通過家庭的力量,讓家長督促學生參與頂崗實習,向家長說明頂崗實習的重要性,這會促使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頂崗實習。
因此,通過以上兩個方面,能夠有效地轉變學生對頂崗實習的態度,促使學生參與頂崗實習,從而有利于提升職業能力。
3.4 利用校企合作,改良課本教材
在目前中職生使用的汽修專業教材中,絕大多數的篇幅都在講述理論化內容,這會促使學生關注汽修理論,輕視汽修實踐技能,不利于提升職業能力。因此,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機制,發揮企業的生產經驗優勢,改良課本教材,使其成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本,這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3]。
一方面,可以集合企業中的優秀人才,讓其將生產過程中產生諸多汽修問題、解決方法集中起來,經過有序地排列后,編制成冊,由學校出資將其打印出來,成為教學教材,這就能夠與企業員工兼職的汽修實踐課相適應,更好地教授實踐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在校內實踐基地中的練習經驗,總結出常遇到的練習問題、解決方法,由教師記錄學生們的問題、方法,整理后匯報給教學管理部門,學校可以用期刊的方式,定期地制作“汽修專業練習指導”的課本,既可以讓學生在閑暇時間內閱讀,又可以在學生參與實踐練習的時候,參照指導課本檢查自己的錯誤,進而能夠更好地掌握汽修方法。
由此可見,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措施,能夠有效地創新汽修專業的課本教材,使其賦有更強的實踐意義,能夠推動學生增長實踐能力,從而有利于提升職業能力。
4 結論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是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的關鍵因素,需要中職院校能夠充分發揮校企合作機制的作用,既可以繼續深化實踐教學,又可以繼續深化頂崗實習,促使汽修專業的學生能夠提升實踐技能,并且可以吸收更多的汽修實踐經驗,從而有利于提升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戴文兵,吳佳蒂.校企合作,培養中職生職業核心能力[J].湖南教育(D版),2018,6(12):46-47.
[2]徐燕君.“入企為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對中職生職業能力的影響[J].現代職業教育,2018,4(07):254.
[3]黎曉晴.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14(09):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