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姍姍
摘 要:語文老師一提問,原本抬頭看黑板的學生一個個都低下頭,課堂顯得異常沉寂,教師處于無奈點名回答,學生回答后,整個課堂開始“動”起來。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十分重視,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培養學生做一個真人,不能把學生的成績當成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應該把學生的道德作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最重要標準。
關鍵詞:陶行知;德育教育;做真人;培養學生
在現如今的教育壞境下,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我特別贊同陶行知先生說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縱觀當下社會,弄虛作假之風隨處可見,食品里濫用的添加劑,藥品里違規使用的工業原料,樓房橋梁里偷工減淺談如何料的材料……這一切不和諧的社會現象,都是因為社會上一部分人做人虛偽、自私自利。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教師的任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教師的挑戰。教師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恐怕很難感染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所以首先教師得努力成為“真人”,不要當面一套背地里一套,這樣才會感染學生,使學生對你的教育心服口服。教師就是學生的一個榜樣,教師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樣比單純的說教有效果得多。經過教師整個中學階段的潛移默化,會對培養學生求真起很大幫助。
其次,培養學生做一個真人,不能把學生的成績當成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應該把學生的道德作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最重要標準。我們都知道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有再大的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有益于社會,反之,還會做危害社會的事情。德育從生活出發,就是要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在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德育教育。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在設計教學設計時,都會注重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知文本,感知作者,學習作家和作品里人性的善的一面。更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道德的養料,逐漸上升到理性的層面,實現陶行知所說的“從書本的到人生的,從狹隘的到廣闊的,從字面的到手腦相長的,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轉變,成為“環境中的主宰,去號召環境”。我所帶的2018級的李海源同學,來自大河中學,中考是四等生,班級排名是全班的最后一名。高一剛進來時,他整個人自信心不足,上課時眼光不敢和老師接觸,更不敢參與課堂活動。但他很愿意為班級做事,勞動總是來得最早,不怕苦不怕累;他更愿意幫助同學,同學有什么難事找他幫忙,他從不拒絕。為了鼓勵他、鍛煉他、提高他,從軍訓時,我就讓他負責當隊列排頭。軍訓拉練時,讓他負責拿校旗;每天跑操時;讓他拿班牌跑在最前面。我還經常和他談心,表揚他積極為班級出力,熱心幫助同學。他慢慢獲得自信,學習上也越來越有動力,在段考里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年級排名進步了130多名。
再次,要善于和學生溝通,并多鼓勵學生。要讓學生接受教師的思想,溝通是必要的。現在的學生心理成熟得比以前的學生要早,而且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個性都很強。如果教師平時不與學生溝通,那很難把握學生的心理,這樣進行教育教學時,缺少針對性,收效也會甚微。只有教師以一種極其平等、民主、關愛的姿態和與學生進行溝通,學生才會從心底接受老師的教導。現代的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受教育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其接受教育的效果,而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往往又直接受課堂氣氛的影響,所以創造愉快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十分重要。教師親切的話語、輕松的動作、友好的微笑、鼓勵的眼神、贊許的手勢等等能使學生消除畏怯感。教師在課堂上用諸如“你太棒了!”“對極了!”“你的想法得很獨特,真有科學家的腦袋!”等稱贊、鼓勵,能呵護學生的良好心態,使學生以飽滿精神投入課堂學習。許多基礎差一點的學生由于學習跟不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相對較多,一旦遇到疑難問題,知難而退的現象不少,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有些學生往往為應付檢查而抄襲別人作業。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給他們顯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從中使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學時,教師要合理選擇一些學生可能會遇到困難的一些問題,及時向他們指明,學習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往往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困難的背后,有成功的希望。要不斷培養他們刻苦學習,認真鉆研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總之,“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1]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命題。陶行知先生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生活就是教育。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以“育人”為中心,時刻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有書讀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讀書。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要你們做有知識,有實力,有責任心的國民,不要你們做書呆子。”2018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在會上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是黨之大計。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其實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中國希望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在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對未來社會理想的追求。愿我們的學生不辜負時代的重托,努力提高個人素質。成為未來社會的頂梁柱。
參考文獻
[1]陶行知.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答客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