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教育事業中彰顯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歷史學科中融入信息技術,是當下教育環境中迫切需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歷史;歷史教學
引言:歷史作為中學階段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歷史學習過程中需要記憶大量的事實和論證,這種特點容易造成歷史學科教學枯燥乏味,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為歷史教學融入一絲活力。
1、當前中學歷史教學現狀
高中歷史的學習,分為兩個階段,一階段是在一年級,這一時期的學習是整體性的,注重歷史理論的學習,目的是為了學生通過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的經歷的學習過程中產生自己的辯證思考,二階段是在二年級,這一時期開始“文理分科”,這一時期的歷史,分化更加具體,如:政治史、經濟史等等,這一階段的歷史學習的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
但當前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沒有具體細化針對這些分化進行教學,本文就高中歷史存在的現狀以及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策略進行淺顯探究,當前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效率”二字被反復提及,一方面高中學習生活壓力增大,教師只有有效教學,才能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學生在“高考”的壓力下學習,只有對知識高效吸收,才能在“高考”時拿到更高的評級。
在“高考”的這種壓力下,教師和學生都在尋找最有效率的方法來掌握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更加偏向于直白敘述的方式講述歷史,讓學生學習只抓重點,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方式并不“高效”,在一年級階段的高中歷史,一些教師幾乎沒有教學模式,在潛意識里一批選擇“理科”的學生不需要再學習歷史,因此在一年級下學期,教師只針對準備選擇“文科”的學生進行教學了。
以上這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都迫切的需要解決,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沒有深刻理解歷史課程的學習內涵,不清楚歷史學習的真正目的。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一方面是作為進入高等學校的“敲門磚”,另一方面是通過歷史學習產生一個哲學思辨的過程,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展現出來的意義進行理解時,學生能夠發現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般規律,從而啟迪自己的人生。
因此,想要達到這些目的,就要改變當前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改變問題就需要正確的方式,將信息技術融入歷史教學中則有著重要的意義。
2、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及策略
(1)資源整合,豐富教學活動
信息技術背景下,各種教學資源能夠充分整合,教師將各種資源整合,應用在教學活動中,能夠使教學活動豐富多彩,使得歷史課堂變得有趣味,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這樣對抽象的歷史概念能夠有更急具體的理解,也能是使學生更加有效的記憶。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中,學習“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一課時,如果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方式教學,直白敘述“顏體書法”和“柳體書法”之間的區別,學生僅僅從課本上的插圖上來看,很難有具體的理解,在知識點的記憶上也沒有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這一課程教學時,根據學生的特點,重新編排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了“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微課。
在課堂上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了如下視頻:三位身著古裝的書法大師正在揮毫潑墨,書法各有特點,寫完后,三位大師分別揭曉身份: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視頻播放結束,教師引導學生對三幅作品進行總結,在總結過程中用上“歐體字形態端莊,整齊而不呆板,緊密而不局促,結體平正峭勁,嚴謹工整,將險峻融入平正之中,結構外疏而內密,他的字體帶有隸書的筆意”等教材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2)創設情境,促使情感升華
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僅可以讓抽象知識具體化,更能通過技術,再現一個歷史場景,將這種歷史場景融入人物的情感,在課堂上讓學生加強情感體驗,學生能夠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深刻的記憶知識點,更能夠將這種情感升華,從而培養自己的品格。
例如學生在高中歷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了《甲午戰爭》影片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了那一場戰爭,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體驗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歷史人物所表現的精神,學生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更好的理解了那一歷史時期的國家現狀,高效的記憶了知識點,最終,將這種情感升華,促使學生在今后養成一種民族氣節和民族街精神。
(3)創新課堂,教學豐富多變
借助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加以引導,利用適當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歷史體驗。
例如在課外拓展活動中,舉辦“文物在我身邊”的主題活動,使用虛擬投影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文物,讓學生直觀體驗到歷史文物,使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習歷史。還可以組織主題觀影活動,例如觀看紀錄片“故宮”,在趣味的領導下,學生會主動去學習,大大增強學習效率。
結語:歷史學科是一門需要沉淀的學科,但是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在人生閱歷以及身心發展上都不具備這種特點,因此在這一階段的教學就需要教師因時而變,研究當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尋找問題發生的根源,據此提出具體的策略,來提高教學效率,使得歷史學習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發揮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金萍.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的整合[J].新課程·中學.2018年第07期.
[2]蔣正發.淺談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8期.
作者簡介:李曉紅,女,漢族,甘肅省渭源縣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