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鵑
摘 要:人們在使用、學習數學時,漸漸產生并發展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其一般由五個方面的數學基本特征概括展現:一是價值觀;二是立場;三是感情;四是關鍵能力;五是思維品質,它也是數學教育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之一[1]。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六個方面中,不論是對學生的發展還是學習,數學抽象是最為重要的。概念形成本身就是一個不具象的歷程,因此主要針對數學概念教學的APOS理論構建主義學說對于數學抽象素養的培養極具推波助瀾之力。所以,筆者遵循高中數學新課標的教學意見,堅持一切圍繞學生自身發展,以優化傳統教學模式為導向,將“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作為范例,討論APOS學說中,重在數學抽象素養培養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中數學;APOS理論;數學抽象;教學設計
一、APOS理論基本概述
APOS理論基于建構主義,主要用于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了解學生通過何種方式學習;二是研究怎么樣設計教學方案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美國數學教育家杜賓斯基(Ed Dubinsky)提出了這個理論,所提出的“四步法”教學模型,即:一是圖示(schemas);二是對象(objects);三是過程(processes);四是活動(actions),主要針對于數學概念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型[2-3]。“活動”階段主要是指學習者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對新知進行具體感知。“程序”階段主要是指學習者將初步具體感知的新概念抽象化,內化為一種特別的程序算法。“對象”階段主要是指學習者進一步理解活動和過程,以更高的視角分析概念間的關系,能夠自行根據程序構建類比程序。“圖式”階段是學習者對活動、程序、圖式以及相關知識進行整合,以形成具體的認知框架[2]。
二、如何有效培育數學抽象素養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六個方面中,數學抽象是最為重要的,高中學校授課常常圍繞數學抽象開展,它是理性思維的基石以及數學的基本思想之一,實質就是使用抽象的形式,得到研究客體的素養,一般使用的形式有兩種:一是空間形式;二是數量關系。數學抽象可分為弱抽象和強抽象,弱抽象即概念擴張式抽象,強抽象即概念強化式抽象[3],具體應用到數學概念的課堂教學之中,弱抽象具體指通過對具體例子抽象歸納出共性,形成初步的概念模型,強抽象具體指對新概念的更深層次的理解[4-5]。
已有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過程就是數學抽象思維的發展過程,這種抽象思維具有較強的年齡規律,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恰好處于最佳的年齡階段,因此,老師應該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關鍵期的教學給予更多的重視,促進學生數學抽象思維的良好發展。此外,老師要把握好以下教學策略。
(一)注重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
從數學教育心理學可以看出,數學抽象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第一步,全面的感知事物;第二步,對本質特征進行簡單歸納;第三步,符號表征;第四步,進行更加深刻的遷移、推演、歸納,這就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因此,老師在編寫教學設計時,除了要把握一節課的整體性,還要注重每個教學環節,既要注重每個教學過程,保證每個環節的完整性,同時要保證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連貫性。
(二)加深概念理解
每個數學概念都是數學抽象的產物,因此,數學概念是數學抽象培養的關鍵點。因此,老師可以運用問題導向,將問題設計環環相扣,避免學生領會概念出現過于狹窄的情況,深化概念,在對所學新概念歸納出一般特征之后,進而要構建知識結構,加強數學知識的聯結性,形成知識體系。
(三)強化概念的具體運用
強化實踐過程中概念的使用,將感到不具象的概念使用在實踐中,這不僅對學生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對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概念教學不僅要重視從不同事物中抽象出共性得出新概念,同時也要重要用新概念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我們學到一個新的東西,不加以應用,就不能感受其精髓,同時也不能實現其價值。此外,根據“以人的發展為本”,也應該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三、基于APOS理論的重在數學抽象素養培養的教學設計
(一)課例背景
“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歷次出現。課程內容知識點主要包括:一是函數的概念與性質;二是一次函數;三是二次函數;四是指數函數;五是對數函數,課程使用實例用以加深學生對于函數建模方法以及過程的認知,課程將集中討論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函數零點的概念;二是零點的求法,其蘊含的函數與方程、數學抽象等數學思想,三個方面的數學方法:一是歸納類比;二是形數結合;三是分類探討,三個方面的數學思維:一是從特殊到一般;二是從具體到抽象;三是從抽象到具體。教學難點有一個:零點的確定。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函數零點的概念;二是零點的求法。
(二)教學過程
基于APOS 理論、數學抽象素養和本節課的分析,本節課的設計過程如下: 感知情境,引出概念; 數形結合,深化概念; 學以致用,鞏固新知; 遷移創新,拓展延伸; 應用舉例,加深鞏固。其中,“弱抽象”環節是數形結合,深化概念; “強抽象”環節是學以致用,鞏固新知; “二次強抽象”環節是遷移創新,拓展延伸和應用舉例。
1.活動(actions)階段——創設情境,引出概念
首先,給定二次函數與其對應一元二次方程,要求學生根據給定內容,進行作圖和求解,并注意對應方程、x軸交點、函數圖象之間的聯系。
接著,提出猜想,是否所有函數圖象都滿足此關系,變換二次函數,引領學生動手作圖,分組探討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與其對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關系,探其原由,并讓學生主動分享小組結論,教師予以補充完善。
最后,拋出零點概念,引導學生理解函數零點與方程根的關系。
設計意圖:根據APOS理論活動階段教學,教師以求解方程的根和函數與x軸的交點為切入,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觀察猜想、合作探討、分享交流四階段教學活動,使學生對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和對應方程的跟的關系擁有直觀體驗。這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函數零點與方程根的關系,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主觀能動性[6-7],在學習中得到心理滿足,讓他們深度參與到授課過程中,為課堂的深入展開埋好伏筆。
2.程序(processes)階段——數形結合,深化概念
(1)零點的求法
經過活動階段,順水推舟,如果方程沒有實數根,x軸和函數圖象就不會有交點,函數不存在零點。也就是說,函數的零點與方程的根以及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密切相關,這里帶領學生歸納出,當直接求零點有困難時,可以轉向與之有關聯的“函數圖象的交點”和“方程的根”,進一步歸納,得出函數零點的求解方法,函數y=f(x)存在零點函數y=f(x)的圖象與x軸有交點(幾何法)方程f(x)=0有實根(代數法)。
(2)判定二次函數零點個數
首先,老師用ppt呈現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一次函數、對數函數以及指數函數的函數圖象,引導學生觀察函數圖象,從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個數出發,引導學生發現反比例函數、指數函數的函數圖象與x軸沒有交點,對數函數、一次函數的函數圖象與x軸有一個交點,但二次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情況有三種。
接著,老師提問:怎么判定二次函數的零點到底有幾個呢?
然后,老師帶領學生用“代數法”探索二次函數y=ax2+bx+c(a≠0)的零點。這里讓學生回憶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求法中重要的△,知道了△,便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函數零點和方程的根又存在關聯,這樣就獲取了函數零點的情況。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對新概念“弱抽象”。借助已學基本初等函數的圖象,從知識和方法兩方面引導學生,讓學生以新視角觀察已學知識,對零點的認識從具體上升到抽象,在腦海中形成能準確識別函數零點的“程序”,運用活動階段探究的零點概念建構程序,又運用程序階段對概念進行加工生成對相應的“算法”(若函數是二次函數,算法即是借助△判定),反作用于零點個數的判定[8],這樣前呼后應加深對函數的零點的理解,同時也做到溫故而知新。
3.對象(objects)階段——學以致用,鞏固新知
首先,讓學生判定二次函數f(x)=x2-2x-3的零點個數。(運用程序過程的“算法”),隨后給出二次函數f(x)=x2-2x-3的圖象,引導學生做以下工作:
(1)計算f(-2)、f(1)、f(2)、f(4);
(2)將f(-2)·f(1)與0作比較,函數f(x)=x2-2x-3在區間[-2,1]上有無零點?
(3)將f(2)·f(4)與0作比較,函數f(x)=x2-2x-3在區間[2,4]上有無零點?
(4)將f(-2)·f(4)與0作比較,函數f(x)=x2-2x-3在區間[-2.4]上有無零點?
學生可以取得結論:當函數值的乘積小于0時,函數f(x)=x2-2x-3在區間上有零點。
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如果零點在f(x)=x2-2x-3區間上存在,函數值的乘積必定大于0嗎?接著,老師帶領學生作出猜想:是否對任何函數都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接著,讓學生任意畫函數圖象進行觀察分析,相互交流,指導進行概括:
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的圖象是連續不斷的一條曲線,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數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即存在c∈(a,b),得f(c)=0,這個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反之不成立。
進一步,老師設問:上述命題在什么情況下反之成立呢?然后先讓學生觀察二次函數f(x)=x2-2x-3在[-2,1]、[2,4]、[-2,4]這三個區間上的函數圖象,引導學生發現當圖象單調時,上述命題反之成立。老師在這里重點指出:函數的單調性在函數零點中的重要作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對新概念“強抽象”。通過引入新特征——函數的單調性來強化對零點的認識,函數的單調性在函數零點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承上啟下,通過多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水平,這里使用的數學方法有:一是遞推;二是歸納;三是分類討論;四是數形結合。
4、圖式(schemas)階段——遷移創新,拓展延伸;應用舉例,練習鞏固
首先,老師給出例題:求函數f(x)=1nx+2x-6的零點的個數?
然后,老師提問:能否用代數法?一般說來,學生不會解方程1nx+2x-6=0,因此這里學生會轉向用幾何法。
再問:若幾何法,你們能畫出函數圖像嗎?這時學生可能會猶豫。
又問:如果已知函數是單調函數,能畫出大致的圖象嗎?此時老師借助計算機給出函數圖象,使學生對于兩個方面的體會更加具象:一是零點所在區間;二是函數的零點。
五問:函數是否只有一個零點?然后,老師帶領大家對解析式f(x)=1nx+2x-6進行分析,不難得出f(x)=1nx+2x-6是增函數,于是只有一個零點。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進一步將新概念“強抽象”。老師在這里層層遞進地提問,由淺入深,一步步引導學生從函數單調性的角度出發求函數的零點,將函數零點的概念具體化,表面看來似乎是向活動階段的感性的具體的回歸,但這決不是真的回到了感性的具體,而是對新概念的“強抽象”,學生的認知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9-10]。
四、總結與展望
APOS理論的四個環節循序漸進,層次由低到高,但每個階段是緊密聯系的,本課例在每一個環節設置了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問題導引,逐層深入,又在環節與環節之間設置了過渡性問題,同時過渡性問題也逐步深入,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體驗數學抽象的整個過程,即:弱抽象——強抽象——二次強抽象,培養其抽象思維,同時保證了一節課的完整性,也體現了概念教學的過程性。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個教學設計都有一個強抽象,兩個弱抽象,老師在編寫教學設計時,應該著眼于具體的教學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1],數學抽象教學過程中,需要強化五個方面能力的培育:一是分析;二是運算;三是想象;四是建模;五是推理,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四個方面的價值:一是審美價值;二是文化價值;三是實踐價值;四是科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2]鮑建生, 周超. 數學學習的心理基礎與過程[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3]柯秀革. 淺議高中數學教學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8(19):75-75.
[4]方厚良. 談數學核心素養之數學抽象與培養[J]. 中學數學, 2016(13):35-37.
[5]潘春娥, 唐劍嵐. 基于APOS理論和動態數學軟件的數學創課設計——以“指數函數及其性質”為例[J].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17(9).
[6]唐劍嵐, 周元. “授人以魚”的同時“授人以漁與欲”——以《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推導片段為例[J]. 數學通報, 2016, 55(9):41-46.
[7]徐群英. APOS理論指導下的概念教學初探——“變化率與導數”(第1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J]. 中國數學教育, 2018(6).
[8]從建華. 基于APOS理論下的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探析[J]. 考試周刊, 2017(25):15-16.
[9]周先華, 謝發超. 問題導引逐層深入——培養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案例研究[J]. 中學教學參考, 2018(2):9-11.
[10]李鵬飛. 數學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數學素養的再認識[J]. 新課程(中學),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