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素質課程,合唱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和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教學經驗,文章重點探討了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技巧。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教學技巧
合唱是多聲部音樂的一個類型,是通過群體歌唱展現出的音樂藝術形式。小學音樂教學中有很多合唱曲目,但是想要達到理想的合唱效果,需要長時間進行練習,才能夠實現不同聲部的相互配合。但目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更像是“齊唱”教學,由于缺少技巧和策略,導致合唱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大打折扣,無法實現合唱教學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音樂教師也把握這個趨勢,重新審視合唱教學、創新合唱教學。
一、 在合唱教學中應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創新教學方法。
其一,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擅長模仿,擅長接受新鮮事物,但是對于理論性的說教和指導沒有興趣。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游戲的方式展開合唱教學,實現寓教于樂。舉例:學習《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這首歌時,教師讓學生們用合唱的方式表演這首歌,將學生分成了兩個聲部,但是很多學生在練習時會弄混自己的聲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聲音,每當聲部轉換時就容易出現錯誤。為了糾正學生的錯誤,加強學生對自己聲部的歌詞的記憶,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看顏色唱歌曲”的游戲,用PPT展示歌詞,藍色字體為第一聲部小組演唱的歌詞,紅色字體為第二聲部小組演唱的歌詞,黃色字體為齊唱歌詞,為兩個聲部的同學分別發放了對應顏色的手環,學生們看到與自己手環顏色相同的歌詞時,就知道自己該演唱這部分歌詞,看到黃色字時就知道應該共同演唱。這種方式讓不同聲部的演唱更加清晰,學生出錯的情況也減少了。
其二,小學生普遍有著比較鮮明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喜歡展示自己。所以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多通過合唱表演的方式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合唱能力。比如組織每年一次的“大合唱比賽”,每個班級的學生都要參與到合唱比賽中,讓學生意識到,合唱是一項團體表演活動,從而更好地配合老師、配合同學。對于表演優秀的班級,學校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們感受到合唱的樂趣,能夠提高合唱學習的興趣。另外,學校還可以成立專門的合唱團,將不同年級的喜歡合唱的學生們招納到合唱團中,帶領合唱團參與更多專業的合唱表演活動。
其三,小學生的經歷有限,所以很多時候并不能完全地了解音曲目中的情感和思想,所以音樂教師需要注重合唱中的情感滲透,使學生能夠更真實的感受音樂情感,這樣在合唱時才能更加投入,效果也就更好。增強情感體驗的方式是多樣的,教師可以通過展示一段小視頻、展示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去領會歌詞中描繪的場景,讓學生感受自己沒有見過的場景,增強情感體驗。比如在演唱《我們的田野》《趕海的小姑娘》等歌曲時,由于學生沒有或者很少有相關的生活經驗,教師用視頻展示了相應的畫面,讓學生自由暢想自己在這個場景中玩耍和游戲的場景。教師還可以在合唱曲目教學中向學生介紹歌曲詞曲作者的生平事跡等,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曲的創作背景,帶入情感體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唱中的情感是多樣的,除了喜悅和歡樂,也有憤怒和悲傷等情感,所以作為音樂教師一定要準確的把握音樂曲目的情感,準確地向學生傳遞這種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合唱效果。
二、 在合唱教學中加強合唱技巧的教學
通過多次朗誦的方式記牢歌詞,掌握歌詞的韻律。合唱雖然是群體的表演藝術,但是重點體現在這個“合”字上,代表了學生一起歌唱,相互合作,即使有一個人發生了延長錯誤,對整體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保證合唱效果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熟悉歌詞,掌握歌詞。通過朗讀的方式記憶歌詞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反復朗讀歌詞、帶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確定好每個字的發音,體會每句歌詞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掌握合唱曲目的韻律和情感波動。這樣在合唱的時候,學生唱錯、唱慢的情況就大大減少了,合唱效果有所提高。
對學生進行音樂聽覺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準能力。學生的音準能力對合唱效果的影響是很大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發現有些學生的音準并不是很敏感,容易將不同的音調混淆,所以唱歌的時候也比較容易跑調,通過訓練學生的音準能夠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音準不好的學生自己觸摸一下音樂課時使用的鋼琴,通過按琴鍵的方式感受每一個琴鍵聲音的差異。對于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鼓勵學生練習一種樂器來提高音準能力。
鼓勵學生多聽、多唱,形成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作為一種素質教育課程,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持久的,所以教師要告訴學生,想要提高合唱能力,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也要在生活中多多練習,比如在課余時間和要好的同學進行一次小型合唱、在家中觀看合唱視頻、聽合唱曲目,自己進行模仿和表演等。只有多聽、多看、多唱,才能夠不斷加深對合唱的感受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另外,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合唱指導,在學生進行練習或者是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提升合唱質量。一方面是糾正情感上的錯誤,讓學生在了解情感背景的基礎上,知道唱歌時應該融入怎樣的情感,讓學生在合唱中準確的融入感情。另一方面就糾正發音上的問題,保羅鼻音、顫聲、音準等方面的問題,一旦發現問題就需要及時糾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標準的合唱方法,以免因為糾正不及時而導致學生將錯誤的方式形成習慣。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合唱是音樂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合唱教學,針對合唱技巧進行訓練,創新合唱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音樂旋律、音樂情感等的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合唱中學習常規的技巧,也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素質。
參考文獻:
[1]湯立霞.音樂教育新體系理論指導下的小學合唱教學策略探討[J].戲劇之家,2020(12).
[2]易禎.對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的研究[J].戲劇之家,2020(11).
[3]滕冬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黃河之聲,2020(7).
作者簡介:
王婷婷,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灌陽縣大仁(移民)寄宿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