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可見,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十分重要。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粗淺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4-0069-02
引 言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啟蒙教育的主要陣地,擔負著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與提高的重要責任,因此,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水平。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正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基礎知識,還要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1]。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一、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性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不應再是單純地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還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語言本身就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通過持續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要注重學生詞語、語句及方法的積累,以夯實學生的語言知識基礎,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2]。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加強語言運用訓練
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進行各種思維活動、交流活動的重要工具,是學習與生活必備能力之一。小學是學生語言能力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語言潛能,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語言運用的訓練,促進學生語言積累和應用的有效連接,為學生構建運用語言知識的平臺,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語言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3]。
例如,《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胡蘿卜先生有一根不斷變長的胡子,胡子被吹到了身體后面,被小男孩當作風箏線,而后鳥太太又是如何處置繩子的,胡蘿卜先生還會遇到哪些小動物,胡子又會被如何處置的故事內容。這一童話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使學生積累很多詞語,如“飄動”“濃密”“繼續”等。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詞匯使用技巧。筆者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引導學生運用新學的詞語進行故事創編,如有的學生說道:“胡蘿卜先生看到小鴨子拿著很多書,但是繩子斷了,書全都掉在了地上,胡蘿卜先生就把胡子借給小鴨子,小鴨子跟胡蘿卜先生道謝。”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還能對學生的語言進行有效訓練,促進學生進行語言遷移,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品讀賞析,夯實語言運用基礎
語文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相關字詞、理解課文主旨大意外,還要讓學生體會文章中語言運用的技巧及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學會更多的語言表達手法,夯實自身的語言運用基礎[4]。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有針對性的品讀賞析,可促使學生對文中語言特點較強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理解作者語言運用的意圖,學習作者語言運用的方法,進而將其運用到自身語言表達中,提高自我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為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賞析品讀,讓學生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筆者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賞析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讓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一句中的“清鮮”能不能換成“清新”?“明朗”能不能換成“晴朗”?為什么?從而讓學生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認識到作者用“清鮮”和“明朗”更能表達草原高遠遼闊的意境。這時,筆者設計了賞析問題:“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請大家認真分析這一句的寫作手法,并學著用“既……又……既……又……”說一句話。這樣的賞析訓練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處于活躍狀態,還能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內容,掌握文章語言的表達手法,從而提高自身語言運用能力。
3.巧用場景,培養語言運用技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要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外,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語言技巧的培養,否則耗費大量的時間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場景,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加強對學生語言運用技巧的指導,從而讓學生學會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為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曹沖稱象》這篇課文中,作者在描述大象時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教師可由此切入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的修辭手法運用到自己的語言表達中。如“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一只大象,筆者引導學生:“其實我們在描述一樣物體時,也可以運用這種修辭手法,如‘寬闊的足球場就像草原一樣。你們還能想到什么樣的句子呢?”有的學生說:“學校的后花園就像一片小森林,有很多樹木。”由此可見,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修辭手法進行語言表達,既能有效訓練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能使學生學會語言表達技巧,積累語言表達方法,為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4.隨文練筆,進行語言運用實踐
隨文練筆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隨時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抒發自己的感想,既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又能讓學生在仿寫、改寫、續寫的過程中,加深自己對文章的領悟,實現知識遷移,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練筆過程中,從而形成良好的隨讀、隨記習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運用隨文練筆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腦、積極動筆,在學習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實現學以致用。
例如,《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是一篇生動的科普文章,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為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筆者先給學生展示了地球上美麗景色的圖片,激發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然后展示了具有震撼力的環境污染圖片,激發學生對環境保護的強烈愿望,接著讓學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采用多種寫作手法,表達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要采取什么行動才能保護地球?”讓學生在認真思考后嘗試寫出自己的保護建議。這樣的隨文練筆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還能讓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語言運用實踐,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5.課外閱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閱讀量較小,僅靠課本上的內容無法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從教材出發,結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拓展閱讀范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述有趣的寓言故事、讀好詩好文等,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讓學生體會故事的內涵;還可給學生推薦一些值得閱讀的書籍,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語言材料;還可不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或優秀文章誦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學生報》等各類報刊書籍,并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撰寫讀書感想;還可在教室設立圖書角,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或愿意與同學分享的書籍帶到班級來,在圖書角與同學交換閱讀。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相互交流閱讀感想,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表達機會,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
結 語
總而言之,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生正處在語言學習、語言積累及語言運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時期,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為學生提供語言運用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實踐,讓學生體會到語言學習的樂趣,獲得語言運用的成就感,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武寧.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60+62.
任慧芳.小學語文教學要立足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訓練[J].甘肅教育,2017(15):95.
吳麗珍.讓語言運用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含苞怒放[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8):39-40.
呂圣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04):105.
作者簡介:沈霞(1975.1—),女,江蘇如東人,中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