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

摘 要:習作一直以來都是困擾著教師與學生的難題,在小學生的語文習作中經常會出現無話可說、東拼西湊、邏輯不清晰、結構混亂等問題,從而導致小學生的習作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小學生習作學習質量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從思維導圖的定義與特點出發,并重點分析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習作;應用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作為基礎性教育階段,其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具體想象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書寫習慣,而這一教學目標與思維導圖的特性具有極大的相似之處。思維導圖在習作教學中的運用,以主題為核心,從主題出發聯系相關的事物并向外發散,逐漸建立起“主干”與“分支”相關聯的系統,展示出了“主干”“分支”“次級分支”等各階段知識之間的關系,并通過顏色以及脈絡梳理的方式將其歸類,最后將其以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感知刺激,從而激發小學生的習作熱情,規避小學生知識經驗有限、對寫作存在畏難心理等問題,從而讓小學生的語文寫作做到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一、 思維導圖概述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發散圖式工具,在20世紀60年代末被英國著名教育家東尼·伯贊所提出,并發表了《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這一本書,在這本書中對思維導圖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解釋,東尼·伯贊認為,思維導圖是建立于人類大腦思維特點與功能之上的一種放射性思維表達方式,有助于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學習能力,是打開學習者大腦潛能的“萬能鑰匙”,可以將其作為一種圖形技術運用在教育教學中。東尼·伯贊將思維導圖的特性定義為圖式性與工具性,圖式性是指利用圖式的方式將人們思維發散過程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工具性則是指將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輔助性的工具,用于解放人的固定化思維,用直觀的圖式方式帶來文字的邏輯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起到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問題思考能力的效果。
(二)思維導圖的特點
1. 可視化
由圖式性特征決定了思維導圖具備可視化的特點,借助圖畫、符號與文字等將學生的思考過程形象地畫出來,并利用不同的顏色繪制思維導圖,以此刺激學生的想象力,帶領學生走出思維定式的困境。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我們發現他們對于直觀性的內容更加容易理解與記憶,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將“隱形”的、“抽象”的思維活動變得更加直觀,讓學生在一目了然的思維圖式中有目的性的、有序地投入到語文寫作中,降低小學生的習作難度。
2. 放射性
放射性思維是人類大腦的一種自然的思維方式,思維導圖的運用實現了人類腦海中的放射性思維外在表現,通過主干與分支的鏈接,可以匯聚成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放射性特點,有助于學生從某一核心點進行思維的延伸與擴散,發揮學生大腦的聯想能力,引領學生在思維的發散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收集資源,可以說,具備放射性特點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展開永無止境的聯想。
3. 整合性
人類的左腦功能主要有語言、邏輯思維、分類、判斷以及辨析等作用,思維導圖在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左腦潛能,通過思維導圖的圖形、色彩以及左腦功能的融合,構成了一幅完整性較強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進一步地將學生大腦中所能夠想到的信息整合成有序列、有條理的思維圖,幫助學生對大腦思維進行二次加工。
4. 實用性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輔助性工具,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不僅可以用在課堂教學中,在生活與工作中也有廣泛的運用。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與教育理念的更新,思維導圖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日趨成熟,如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聯系,從某一詞匯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人物、地點、事件等內容,而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更加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方案,更好地發揮思維導圖的實用性價值。
二、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利用思維導圖創設情境,激活習作思維
葉圣陶先生曾提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傳統語文習作課堂最缺少的便是學生的“思”與“感”,從而導致學生的“撰作”空洞。情境創設的方式可以為學生營造出更加適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入情入境中主動地“思”,自然而然地獲得情感體驗,從而帶領小學生進入到習作學習的最佳狀態。
情境創設的方式較多,利用思維導圖創設情境是其中之一,主要是選擇習作內容中的某一點,并以此點為基礎引領學生的思維發散。多媒體情境創設也是較為常見的方法,可以利用電教技術的優勢,激發小學生的語文習作學習熱情。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與思維導圖創設習作情境,激活小學生的思維,讓語文習作課變得耳目一新。以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習作《這兒真美》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并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以“美”為主題繪制思維導圖,聯想到與“美”有關的“顏色”“事物”,回憶本單元中學習的相關詞匯,聯想到生活中看到的“美”,讓學生初步建立思維導圖,對習作充滿期待。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導圖繪制效率,教師應教授學生掌握繪圖軟件的使用方法,學會利用軟件制作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節省學生的思維導圖繪制時間,還可以以繪圖軟件吸引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發散與積累中對習作學習產生期待,消除小學生對語文習作的緊張、焦慮心理。
(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審題,明確習作方向
審題是習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以往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因為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常常是將習作的題干內容一一解讀出來,告訴學生習作中應表達出幾點內容,需要達到哪些要求與標準,甚至告訴學生應該寫什么、如何寫,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審題能力無法得到訓練,缺乏相應的審題經驗,在教師的題干內容解讀與寫作方向表述中,讓小學生的習作陷入了千篇一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