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邦
【摘? 要】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和理解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效果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初中階段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單一的閱讀容易導致學生思維的局限性和固化性,因此,本文認為,針對初中階段的閱讀,必須加強群文閱讀練習,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效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群文閱讀;課內閱讀;課外拓展;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153-02
【Abstract】 Re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language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an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learni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succession and successio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is self-evident. However, a single reading can easily lead to the limita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for reading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group reading practice must be strengthened to effectively combine in-class reading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group reading; Reading in class; Extracurricular development; Reading method
一、群文閱讀的定義
傳統語文教學中,關于閱讀,一般是教師指定某篇名文或學生課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擇選某種特定文章去進行閱讀,但這樣易使學生思維單一化,難以養成觸類旁通的習慣和能力。針對這一問題,教育界便興起了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即根據某一主題或某一文體、某一手法,以及任意一個可歸類的議題,師生就此搜尋與此相關的書目或文章片段,一起進行閱讀學習,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解結構”,并通過閱讀探討該議題的深刻涵義,啟發個體智慧,逐步達成共識。這一閱讀教學模式便是群文閱讀。與傳統閱讀相比,它更具有針對性、延伸性和廣泛性,值得所有語文教學工作者借鑒和應用。
二、初中群文閱讀中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有效結合的重要性
群文閱讀具有更廣泛的關聯性,這注定了其必須兼顧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一是選擇面更寬。群文閱讀教學中,若是仍一意孤行局限于教材,將很難形成一個系統、整體的群文閱讀框架。教材中的閱讀篇目畢竟有限,難以支撐起一個議題的閱讀類目,與課外拓展相結合,更利于群文閱讀的實現。二是符合初中學生的需求。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又無須面對高考的壓力,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課內外閱讀,而且,初中學生正處于嚴重的逆反期,群文閱讀中加強課內閱讀的同時拓展課外閱讀,可以增加閱讀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減少他們的抵觸心理,更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初中群文閱讀中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有效結合的策略研究
(一)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興趣,制定群文閱讀的議題和內容
興趣是閱讀的內在動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制定群文閱讀的議題時,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自由結組,不同組不同的議題,或者,教師提供十個或更多的議題備選,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其中一個議題,選擇相同的學生為一組。同時教師要在選擇上把好關,選擇健康、積極向上的閱讀篇章和書目。學生的自主選擇權越大,參與感也就越強,也就越能激發他們的內在積極性和能動性,使群文閱讀的效果翻倍。但是,教師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對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做到了然于胸,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和學生保持交流和互動,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導向,這樣才能在制定群文閱讀的議題時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議題既要與學生的閱讀興趣趨同,也要高于興趣,教學固然要顧及學生的興趣,但學生的興趣不能主導教學,議題的制定要在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大框架內尋求與學生閱讀興趣的趨同,群文閱讀的目的是引領學生學習,而不是任由學生娛樂、為所欲為。
(二)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群文閱讀的能力
1.增強課外延伸教學。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擴充自身的知識面和閱讀結構。優而則教,教師只有自身水平夠硬,才能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樣、更精準的閱讀指導和建議。同時,日常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跳出教材的局限,把與教學目標和任務相符且學生又喜聞樂見的內容納入教學計劃當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傳授專業閱讀方法。初中群文閱讀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而實用的閱讀方法,例如如何鍛煉快速瀏覽,如何斷詞斷句,如何通過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了解文章的真正涵義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掌握了專業的閱讀方法,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有顯著提升。不過,閱讀方法多而龐雜,難以一一論述,但若按照閱讀深淺而論,大體上可分為精讀、泛讀、聽讀三種。第一,精讀。所謂精讀,便是指不僅要把文章看完、讀完,還要沉下心去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在涵義、思想高度以及對后世的影響等。這類書目一般是古今中外、傳承日久、經得起推敲和考驗的名人名篇,需要學生通篇略讀曉其大意,又需要學生逐字逐句挖掘其筆法和蘊含的思想等。因此,教師在執行初中群文閱讀教學中,可根據課程設計,圍繞當前課內閱讀的主題,擇選或推薦相同、相似類型的課外閱讀篇目,供學生進行閱讀練習。而且,對于需要精讀的篇目,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可專門準備讀書筆記本,將閱讀中遇到的精彩部分及自己的隨想見解或困惑疑慮之處一一記錄下來,或向教師請教,或私下多次閱讀,自行發現其精義。第二,泛讀。泛讀是針對那些僅需要學生了解而無須反復研習的閱讀篇目。初中群文閱讀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多地涉獵不同作家、不同類型的作品,而精讀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難以實現“多”。因此,教師要教授學生泛讀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區分該泛讀還是該精讀,同時每次制定群文閱讀議題時,都要把書目篇章區分出精讀和泛讀,讓學生有的放矢。第三,聽讀。當今社會互聯網飛速發展,閱讀書目和篇章也越來越龐雜,除了傳世名篇佳作外,也還有不少網絡寫手的作品,教師要引導和教授學生正確鑒別,對于三觀正、有思想、有深度的網絡作品也不要一味排斥,可以利用喜馬拉雅等聽讀軟件,讓學生在公交車上、地鐵上或其他業余時間進行聽讀,不一定要知其大意,主要目的在于接受熏陶。
(三)深化閱讀課堂,增強初中群文閱讀的實際效果
學校和教師要根據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和任務適時開設閱讀課堂,一是為學生課內閱讀提供便利,教師可在課堂上監督和引導學生自由朗讀或一起朗讀,增進閱讀體驗,使閱讀定期化、系統化;二是教師可以定期在閱讀課堂上組織閱讀交流會,指導和鼓勵學生分享自己課內外閱讀的書目篇章以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一方面檢驗前一階段的群文閱讀效果,便于下一階段的整改,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彼此分享中互通有無,無形中提高學生的閱讀面。如在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積極建構“短暫閱讀課堂”,即利用課前三分鐘或晨讀、晚自習等碎片時間,和學生一起朗讀,各人的書目可以不同,但一定要大聲朗讀出來,各讀各書,互不影響,引領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初中群文閱讀中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的有效結合,不僅僅是單指讓學生多涉獵課外書目和篇章,更是要讓學生將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閱讀融會貫通,并相互補充和印證,把閱讀所得內化為自身的思想和認識,進而修正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在一次次的肯定與否定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使閱讀更有效、更深入,為今后的學習成長打好基石。
參考文獻:
[1]李方,馮華.群文閱讀中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7(0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