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明
摘 要:社會的發展進步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沖擊著人們的心理,對人們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時代的快速變化和發展中,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因為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中職學生所處年齡段的特點,如果學校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話,則會使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本文探討了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關鍵詞:中職學生;德育教育;健康心理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9-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04
教育的不斷發展革新,要求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德育中存在諸多心理教育內容,兩者有互相重疊與交叉的部分。教師可于德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讓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人生。另外,健康心理的培養也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幫助他們在健康的心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以應對社會的人才需要。下面筆者就來談談當前中職德育教育中學生健康心理培養的現狀及其完善策略,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當前中職德育教育對學生健康心理培養的現狀
(一)當前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況分析
當今社會,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一些學生存在自卑、缺乏自信的問題。中職學校的學生很多是中考成績不理想,沒能考上普通高中才來到中職學校的。他們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短板,對待學習也不夠努力認真,在初中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成績不夠突出而不被教師重視,還可能因為成績問題而受到教師批評。教師往往會更關注成績優異的學生,把很多班級事務都交給成績好的學生去完成,因此中職學生往往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有些學生還會有自卑心理。這樣的心理狀況到了中職學校后依然存在,而中職學生又處于青春期,他們內心是渴望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重的。他們不能以良好的成績來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所以有些學生會走向比較極端的一面,那就是違反紀律,不聽教師的教導,以這種反面行為來獲得別人注意。這種不健康的心態也會影響他們在中職學校的行為。
另外,中職學校中的很多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自制力和自覺性差,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多有厭學的心理。還有很多中職學生是被迫進入中職學校的,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其實是迷茫的,也缺乏一定的目標,在高學歷受到追捧的今天,他們普遍存在悲觀失望的心理,在遇到困難時常常自暴自棄,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分析
在當前國家重視德育教育的背景下,很多中職學校開展了德育教育,但沒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很多中職學校只是響應國家教育方針的要求,卻未能真正重視起來。學校仍然一如既往地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在學生的德育教育上流于形式,未見實效。有些學校雖然按時開展德育教育,但是對德育工作的研究并不深入,在德育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上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和新穎性,沒能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來有效開展,因此未能引起學生興趣。
由于德育課的政治性、理論性、思想性特別強,這對新時期的德育課教師在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課程的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素養、精深的專業素養和高瞻遠矚的教育素養。但是從現實的調查中發現,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師相關專業素養不高,對這類課程投入的精力還不夠,教學態度不端正,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對學生學習情況不關心,因此在這些教師的德育教育之下,學生很難培養起健康的心理。
二、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學生健康心理培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自信心,加強學生心理健康體驗
很多中職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信心,有自卑的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出現厭學情緒。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用課堂提問和練習,多鼓勵學生,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與失敗,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使其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并在這些感覺的體驗與推動下逐漸提起學習的興趣,改變以往厭學心態,自信積極地提升自己。
除此之外,教師要做好心理輔導員的角色,多了解和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心態,幫助他們疏導和排解不良情緒,回歸正常健康的心態。
這一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渴望被人理解和肯定,希望有人能夠傾聽自己的內心感受。所以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鼓勵學生打開心扉,引導學生自我調節心態。這樣學生便不會輕易被不良情緒牽著走,能夠學會戰勝錯誤心理,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
如教師要教導學生,對于不夠優秀的自己要學會接納,接受別人的批評,總結自己的不足,進而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當出現自卑的心理時,要學會戰勝自己,積極嘗試,而不要輕易放棄,培養起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初中階段學習不理想的經歷而否定自己。
(二)重視德育課程的創新,創設情境教學
德育課程是中職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很多學校的德育課程枯燥無趣,教師為了完成課程任務一味地單方面灌輸品德教育的理論知識,缺乏課程創新,所以難以吸引學生,學生未能用心聽講,也未能真正學到東西。
因此,教師要在德育課程上進行一定的創新,可以將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例子相結合,讓學生在具體事例中去體會相關的知識,感受品德教育。學生通過學習德育教材和相關的例子,能夠感知并理解到許多美好的事物,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并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從而進一步豐富精神生活和提高審美情趣,為今后創造美好的事物打下基礎。
教師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交流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提高學習的興趣,這對學生自信心增強也有一定幫助。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相關的知識進行小組合作,最終通過小組展示的方式向其他同學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共同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素質。在一定情況下,教師還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這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科技發展迅速,很多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現真實的例子,關注學生不良心理導致悲劇發生的真實案例,讓學生明白培養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三)提高教師素質,注重教師心理疏導能力的培養
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教師自身的素質高低,在德育教育中的教學態度如何以及進行德育教育的方式如何都會影響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而青春期學生難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需要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疏導,這就對教師的心理疏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學校要提高教師的相關素質,注重教師心理疏導能力的培養,這樣才有助于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進行和落實。
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校內德育工作者進行階段性工作探討,總結這一階段中德育工作的不足之處,并進行一定的改進和調整,以適應學生現階段的心理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真正發揮效果。
除此之外,疏導工作也是一項考驗教師耐心的工作,承擔疏導任務的教師要明確自身的任務,培養自己的耐心,有條理有步驟地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注重自己疏導過程中的心態和語速,保持一個平和的狀態,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放松。
(四)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發揮校園宣傳的作用
中職學生的健康心理培養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學校不僅要安排德育課程以及發揮教師的教育作用,還要通過一定的環境熏陶來影響學生。
學校可以在宣傳欄上張貼一些寫有不良心理自我疏導方法的海報或是相關不良心理的例子,讓學生能夠重視自身的心理狀況,及時采取合理的方式對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學校還可以以橫幅以及黑板報等方式宣傳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注重自己健康心理的培養。發揮校園宣傳的作用,通過一定的環境影響學生對健康心理的認識,還有助于學生積極接受學校德育教育。
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相關主題活動、學校科藝節等,組建心理咨詢室,鼓勵學生有心理問題時去心理咨詢室咨詢,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成長。而道德榜樣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學校可以通過對先進道德人物的宣傳,讓學生體會到社會正能量,感知真善美,涵養個性,在道德榜樣的引導和激勵之下,激發美好情感,形成健康心理,積極向上面對生活。
三、結語
中職學校要想培養出素質和技能較高的人才,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針對本學校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健康心理培養策略,有效地幫助學生疏導和解決心理問題,讓學生自信積極地面對生活,努力學習。中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和教師運用適當的方法,并且在學生的有效配合之下才能完成。學校的德育教育承擔著重大的教育義務和社會責任,擔負著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培養的重要任務。中職學校必須予以重視,并且提高相關措施的有效性,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瑞凌.論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趙鵬.中職學生德育工作淺析[J].新課程(中),2012(12).
[3]沈燕.德育課教學中如何培養中職生的健康心理[J].山東青年,2015(8).
[4]古麗扎努爾·艾爾肯.中職德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核心分析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2).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