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當今社會,孩子們?-2歲就有足夠的模仿能力,小學學段的孩子們則很早就開始接觸電腦,iPad等高科技,所以孩子們見多識廣,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則對老師提出了高要求。首先教師需要充實自己,如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專業(yè)技能等。不僅如此,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我深刻的發(fā)現(xiàn)了向孩子學習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下面,我將簡單談談自己是如何向孩子們“求學”的?
關鍵詞:音樂教學;理解;音樂實踐
一、走近學生,有助“求學”
孩子們的世界我們猜不透,摸不到,可只要用心去探索肯定可以發(fā)現(xiàn)另一番天地,如何和孩子們更好的相處,我有這樣的幾點拙見。
1.堅持“微笑課堂”,打開“心靈之窗”。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時刻保持微笑,用親切的教態(tài)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放松甚至是期待的心情中上課。這樣既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又能融洽師生關系,只有孩子們感覺到你的微笑和愛,他們才會打開“心靈之窗”,愿意和你交流,讓你慢慢走進他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2.善于察言觀色,總結有效策略。孩子們是最單純的,他們不掩飾自己的情緒,愛憎分明。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多關注他們,也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察言觀色,上課前兩分鐘觀察一下孩子們是否有寫不完的作業(yè)?是否發(fā)生過課間小爭執(zhí)?是否身體不適?兩分鐘的察言觀色,可以讓老師及時調整教學設計,通過“節(jié)奏小游戲”“交流我的心情故事”“音樂律動”等,調整孩子們的學習狀態(tài),讓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學習中。
3.塑造個人魅力,樹立牢固威信。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來自得體的衣著打扮、脫俗的談吐、優(yōu)雅的舉止,更是老師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在我三年級的時候,有一位語文老師,在學生犯錯的時候,用許多生動的神話故事或者案例來告訴我們犯錯的后果和做人的道理,他的教育方式既新穎又有育人價值,聽完他的故事就會自然而然的反省自己,正是他的故事陪伴我們度過了小學時代,他十分受學生的喜歡,他生動的課堂很少有人擾亂紀律,我想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使得我們很欽佩他,也很喜歡他的課堂。
二、走進學生,快樂“求學”
一次“求學”隨筆
孩子們眼中的“四分休止符”
一個沒有課的下午,我正在準備下周的《快樂的一天開始了》音樂課。這節(jié)課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學唱歌曲。我設計的教學難點是正確表現(xiàn)旋律中的休止符和附點節(jié)奏。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比喻來形容這個可愛的四分休止符。我冥思苦想,與辦公室的老師交流一番之后,我決定拿上課本去班級里問想象力無窮的孩子們。當我問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因為她是學鋼琴的,她很直接的告訴了我“老師,它是四分休止符。”我問她,你覺得它長得像什么?她思考了很久,我又隨機問了一個學生,這時好幾個學生過來了“老師,它像閃電!”“老師,像蝙蝠!”“老師,我覺得像大雁”“像小鳥”“像胡子”。聽到這些答案,我很激動,我被這樣無窮的豐富的想象力感動了,在我冥思苦想的時候,幾個學生的回答卻讓我收獲豐富,驚喜萬分。于是,我濕著眼角記錄了我教學生涯中的這一份感動!
在孩子們的啟發(fā)下,我最終用“四分休止像閃電,有條尾巴不簡單,遇見它時躲一邊,伸出雙手拍一遍?!薄靶¢W電,有尾巴,遇見它,別說話”這樣的兩個兒歌中的一個來解決我這節(jié)課的難點。教書有時候也可以這么簡單,你教的東西還要先和學生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說的千真萬確。
感悟:從這一案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想象是無窮的,是獨特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好幫手,善于與孩子溝通,不僅幫助你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學方法,促進音樂課堂的教學,也可以使得師生關系更加的融洽,讓孩子更加信任老師,也讓孩子樹立了很好的學習信心,思維也得到了開放,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知識等。
三、走近自己、不忘初心
1.靜于修心,牢記初心。初為人師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高漲,工作狀態(tài)積極,因為我們的初心就是教書育人,成為一個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教師;初為人師的青年教師,求知若渴,不恥下問,因為我們深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隨著教齡的不斷上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身邊會出現(xiàn)一些“麻煩學生”“麻煩家長”“麻煩工作”,也許是你的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夠解決這些“麻煩”,但不知你是否記得自己的初心?在這個工作節(jié)奏快、科學技術發(fā)展快的年代,稍不學習就跟不上孩子們的認知范圍;稍不用心就找不出“麻煩學生”根源所在;稍不留意就已經錯過了很多鍛煉自己、成就自己的機會。
2.善與反思,提升自我。一次“求學”的成功,讓我驚喜萬分,卻不能讓我快速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要想真正地成為孩子們喜愛的老師,需要我們不斷去反思。為什么同樣的教學設計在不同的班級里會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什么樣的教學設計適合低年段的學生?什么樣的教學設計適合高年段的學生?這節(jié)課的內容,別的老師是怎么設計的呢?為什么我的預設和實際教學出入這么大?一次次的疑問,一次次的課后反思,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學習他人經驗的同時提升了自己,找準最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四、向孩子“求學”意義與作用
1.向孩子“求學”可以樹立孩子的學習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往往你和孩子們在探討新知識過程中,他們會很積極主動,一旦他的想法被你選中,他會更加期待你的課堂,期待他的答案?;蛘咚€會很驕傲的告訴同學們這個辦法是我想出來的。即使他的想法沒有被選中,老師也一定要給予他肯定的贊揚,這樣就不會打擊他的自信心,同時受到贊揚的他們會更加熱愛你的課堂,喜歡與你討論。
2.向孩子“求學”也是新課標下教學觀的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老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同時也要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老師虛心向孩子學習,也是新課標的體現(xiàn)。老師在課后詢問學生給予他們思考的機會,也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更是新課標下學生觀和教學觀的體現(xiàn),教學要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教會學生學習;教學要重結論更重過程。
3.向孩子“求學”更能促進音樂課堂教學。往往我們老師只注重課堂上的教學,沒有太多的考慮到各年段的學情特點和課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其實學生在課后是最放松的,每一個孩子都充滿了智慧。就拿剛才上面的例子來說,雖然是三年級的課,但是四分休止符對于每個年級的孩子都有不同的見解,我拿到四年級的學生面前,有人說是四分音符,有人說像閃電,有人說像胡子,像大雁等,但是拿到一年級的孩子面前則是有更多奇思妙想了,其實往往這就是促進音樂教學的過程,老師的一個小小的提問:四分休止符你們看它像什么?雖然在思考它像什么,但是他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是在記憶這一個知識點,令我很欣慰的事,我拿“小閃電,有尾巴,遇見它,別說話”給一年級小朋友試教了一次,在學唱《小樹快長高》一課時,有的小朋友高喊:“老師,這里有小閃電,所以我們不能唱出聲音”。從這里我深刻的感受到,我們向小朋友們學習是多么重要,它可以真正的印到孩子們的腦子里。這不正是促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么?
向孩子“求學”不僅是一種方式,更需要老師的勇氣,走進他們的生活中,也許你會覺得孩子們比你聰明,比你形容的貼切。我們要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去教學也就是用孩子們喜歡的教學方式去上課,讓其他學生分享他們的智慧結晶。這樣的課堂才是他們喜歡的,作為一名老師就是想讓孩子們喜歡自己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丁錦宏:《教育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2] 吳小芳:《讓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真正主人》,常州:考試周刊,2011年第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