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雪華
摘 要:近年來,小學數學的學習改變了以往只追求解題能力的教學模式,也來越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作為小學數學中較為基礎的一項數學能力,有利于學生快速、正確地進行數學運算,提高學生們對數學的運用能力。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較為系統的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們不斷探索。本文主要借助了一些教學實例來為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當前社會正在處于發展時期,數學能夠應用的領域也在不斷地拓展。小學數學在學生數學學習生涯中還處于初級階段,小學數學學習階段養成的習慣,推動理性思維的形成,在學生今后的數學都能提供很好的幫助。在此背景之下,更加需要教師從未來發展、文化修養等層面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實力。
一、課前充分備課
備課是小學數學一節課開始之前的必經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的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才能夠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分析,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教師所講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也應當充分了解學生們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教學的方式以及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高效課堂構建的需求。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認識”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圓柱和圓錐與之前學過的圖形之間是如何進行變換?這些幾何圖形在生活中又有怎樣運用?”之類的問題,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師也應當在備課過程中能預測到學生可能提問的每一個問題,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推進。
二、打造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一定要注重確保學生們的參與性,讓學生對于教師所講的內容全面掌握以及理解,當然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激發學生們對于新知識的探索欲望,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養。除此之外,由于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認知不全,因此在講授過程中也應當注意直觀形象,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在一個形象化的情境中了解數學符號,這樣也能夠打開學生對于世界理解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學生對于所學問題的理解和認知,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情境教學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物體或是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問題。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因此教師不僅僅應當給學生講解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以“認識人民幣”一課為例,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這一方式,組織學生扮演顧客、售貨員等,在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學會了換算方法,通過情境體驗能夠意識到數學學科是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進行鼓勵式評價
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長。教師的鼓勵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激勵作用,因此通過鼓勵式評價能夠讓學生激發自身的學習自信心,而教師也應當充分注重學生們的學習主體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由于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會體現出一定的差異。對于一些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當進行肯定,對于一些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也應當進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學生厭惡數學學習這一情況的發生,教師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帶著自信心進行小學數學學習。
四、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尤為重要,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突破傳統的思維束縛,將思維延伸發散,而教師通過引導和培養,將數學從抽象化變為具體化,這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是能夠影響學生認知水平的,因此只有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才能夠看破一道數學題目背后多個角度的分析,并產生多種解題方式,學生在具有一定觀察力的同時,也應當在學習濃厚的氛圍中尋求答案,最終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對稱、平移、旋轉時,教師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區別這三種變換方式的異同點以及變換方式,發散學生們的思維并尋找一些具有對稱、平移、旋轉等特點的作品,讓學生運用美工刀進行實驗,找出作品上的問題點,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需要全體老師共同努力,通過貫徹高效課堂構建觀念,努力摸索教學的方法,從而應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項問題,不斷總結經驗,使得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接收數學知識,通過實踐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范小芳. 基于小學數學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J]. 數碼設計(下)2019,(12):44.
[2]馬愛萍.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J]. 學周刊,2019,(34):77.
[3]張靜. 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散文百家(下)2019,(12):272.
[4]方成弟.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19,(8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