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甲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學科教師不僅需要擔負起教授學生豐富知識、鍛煉學生專業能力的職責,還需要在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方面花費大量心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另外,從現實情況來看,德育和學科教學兩方面工作的關聯性越來越凸顯,為實際德育工作指引了新方向。據此,在實際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適時科學進行德育工作,有效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迅速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德育工作;教學策略
綜合分析當前教育教學現實情況可以發現,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還認為德育不屬于自己的責任范圍,而是專門思想道德學科教師需要擔負的職責,因此通常不會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融入德育元素。另外,有些高中數學教師雖然慢慢意識到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活動的必要性,同時也逐步明確了自己需要負責的德育工作,但是實際德育行為顯然缺乏科學性。由此,具體教學過程中,高中階段各個教師都需要專門進行一定相關研究探索活動,以借助有用針對性策略促使學生在積極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順利提高思想道德素養,達成綜合育人目標。
一、引入數學歷史,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思想
對于高中階段學生而言,愛國主義思想是一項極為重要的道德品質,是推動他們努力學習并積極為社會做貢獻的關鍵力量。據此,平時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就可以適時引入數學歷史,創設有益德育環境,最終有效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思想。
例如,平時組織學生們學習《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在一開始的課堂導入環節,我借助形象畫面展示等手段為學生們講述了我國數學歷史中的一些偉大成就,具體如:劉徽這位魏晉時期的偉大數學家創作了著名的《九章算術注》,創立了“割圓術”這一數學方法;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后七位,這一成就比歐洲至少早了一千年等等,并由此引入了新知。通過上述數學歷史導入活動,幾乎每個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我國人民的聰明與才智,全面認識了我國對世界數學歷史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因此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思想也就順利被激發了出來,大大提高了思想素養。
二、鼓勵小組討論,培養學生集體合作品質
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還是將來進入社會努力工作的時候,每個高中生都需要加強與同伴的合作,否則極有可能無法完成學習、工作任務,難以達成預想目標。據此,平時進行高中數學學科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們就要經常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活動,有效促進學生集體合作品質順利養成,優化學生道德素養。
例如,平時數學課堂上組織學生們學習《變量間的相關關系》部分知識的過程中,進入實踐練習環節時,我在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些基礎性練習任務之后,又組織學生們參與了一定的小組討論解題實踐活動。具體而言,我根據所了解到的學生學習情況而將他們劃分成了一個個小組,同時為各小組同學提供了練習題,如“物價上漲的時候,人們的商品需求量就會相應減少,那么物價和商品需求量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圓周長和圓半徑之間的關系、價格不變情況下銷售額和銷售量的關系、家庭收入增長的同時消費支出也會出現增長趨勢、正方形面積和邊長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中哪個屬于線性相關關系?”等等,要求他們通過互相討論與交流努力解答,完成實踐練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同伴助力下更加迅速有效地得出習題正確答案,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因而他們也就隨之慢慢養成了良好的集體合作品質,益于其持續綜合發展。
三、重視表揚激勵,增強學生積極進取意識
對于高中階段各個學生而言,積極進取精神意識極為關鍵,是推動他們努力克服困難而實現綜合發展的重要思想因素。鑒于此,平時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就要加強對表揚激勵活動的重視,順利促進學生積極進取意識迅速增強,進而助力其綜合素養大幅度提升。
例如,平時數學課堂上組織學生們學習《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部分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我總是盡力抓住所有時機就學生們的學習優點與亮點進行表揚激勵活動。具體而言,在基礎知識講解分析環節,我有時候會讓學生們就某些知識點闡述自己的看法,那么有的學生就會展現出敏銳的思維與深厚數學知識底蘊,而每當這時候,我都會對相關學生提出口頭表揚,如“你很棒,繼續加油!”等等。進入課堂練習階段,我為學生們設計了系列相關習題,要求學生獨自思考進行解答,在此過程中,很多學生的亮點都充分凸顯了出來,如獨立學習探究能力較優等,于是我就對他們進行了正面鼓勵表揚等等。通過上述表揚激勵活動,我就促使學生們慢慢增強了持續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誘發了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動力和勇氣,進而促使他們的積極進取意識得以顯著增強,為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綜合發展增添了促進因素。
總之,在當前教學環境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各具體學科教師也需要擔負起一定的責任。具體到高中數學學科,每個教師都要研究總結系列科學德育措施,并將它們融于實際學科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成英.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8):106.
[2]丁淑艷.淺論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研究,2019(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