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學生亟待正確的引導。文章作者通過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榜樣教育三部曲,讓學生以科學防護筑牢健康防線;銘記感恩繪就愛國底色;以榜樣引領書寫愛國人生,以此實現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細無聲”。
關鍵詞: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榜樣教育
一、健康教育:筑牢健康防線
對每個人而言,健康與生命安全是居于第一位的,因此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說明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同時也是首要的。面對傳染性疾病,我們需要防護,只有科學防護,才能筑牢健康防線,因此健康教育是特殊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要想科學防護,先要相信科學,充分發揮家校共育,讓學生不信謠、不傳謠,以科學和理性過濾謠言。落實科學防護,要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衛生宣傳工作,教師要充分發揮健康教育和衛生宣傳的作用,盡可能通過多種途徑讓家長和學生了解疾病防護的科學知識。特殊時期,教師要向學生宣傳科學防護的措施,比如,有關戴口罩與洗手的知識,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能夠利用自己所學向家人進行科學防護知識的宣傳。
強調科學防護的同時,也不能遺漏對平時預防的強調。日常的教學中要重視健康教育的滲透,需要把各種疾病的科學防控知識傳播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科學防護知識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日本在健康教育方面的措施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先轉變學校教育的體育觀,突破傳統體育傳授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體能訓練的內涵,使學生認識健康的價值,增強預防疾病的能力,并按照學生的發育階段實行健康的學習教育。作為教師,自身先要重視班級的健康教育。針對班級平時預防,可以在班級中安排衛生委員的專項崗位。雖然這個崗位可能部分班級中已經有設置,但根據平時的教學經驗來看,衛生委員的崗位往往被忽視,成為一個“虛職”。當然,肯定也有對班級衛生工作非常重視的教師,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做好班級衛生工作,但是衛生預防工作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引起重視。衛生委員作為班級衛生工作的中堅力量,教師應該引導衛生委員在班級中積極宣傳有關科學防護的知識,同時引導班級學生做到科學防護。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學生引導家庭,家庭帶動社區的積極聯動方式,真正將科學防護落實到位。
作為教師,也需要加強對健康教育理論與技能的學習,教育部門可以通過培訓或者講座的方式讓教育工作者掌握這方面的理論與技能。除了社會群體之間的直接引導,還可以充分發揮科普書籍或者讀物的間接引導作用。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引導學生觀看有關科學防護以及健康教育的知識,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健康教育深入人心。此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針對實際情況將科學防護或者健康教育書籍的編寫作為校本課程進行推廣。
健康教育,既需要特殊時期的科學防護,也需要平時預防,要雙管齊下,才能真正落實健康教育。同時還需要全社會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促進,才能切實筑牢健康防線。
二、感恩教育:繪就愛國底色
感恩是一種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是孤立存在的,感恩有明確的表達對象,也需要做出實際行動,“在感恩中學習感恩,在感恩中踐行感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感恩。近段時間,逆行者就是我們要表達感恩的確切對象,逆行者包括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警察、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外賣員、快遞員等,這些逆行者為人們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如何引導學生向逆行者表達感恩,致以敬意,需要做到: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些值得被感恩的群體;其次生發感恩之情;再次還需要意志上的培養;最后需要用行動來踐行感恩。
在心理學中,品德包括知、情、意、行。“知”是指認知,“情”是指情感,“意”是指意志,“行”是指行為,其中“知”是核心,“行”是關鍵。因此要做到感恩教育,也要從這四個方面著手。第一,要積極宣傳逆行者的感人事跡。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關注官方新聞,讓學生了解逆行者們的奉獻精神。第二,教師也要向家長傳達感恩教育,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讓感恩走進家庭,走向每一個學生。第三,感恩教育還需要進行情感上的引導,需要意識到逆行者的奉獻不是理所當然的,需要我們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致以崇高的敬意。情感的引導不是一時一刻的道理灌輸,需要將功夫下在平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注重情感的引導,將感恩教育生活化、日常化。而意志的培養需要在后天的教育和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這方面需要充分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集體是個人的老師”,班集體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有社會助長作用和規范作用,要想實現這兩方面的作用,教師要通過引導班集體的輿論,制訂班集體的規范與目標等。第四,感恩需要用行動來踐行。當學生的知、情、意,有了充分的調動后,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出相應的行為。作為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特殊時期,教師可以通過“一封書信說感恩”的方式,給學生創設表達感恩的情境,鼓勵學生表達對逆行者們的崇高敬意。當然,情境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來設置,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生如果書寫有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圖畫的方式來傳達。針對小學第三學段的學生,還可以采用寫演講稿、頒獎詞等方式。總之,要創設多樣化的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在行動中將感恩內化于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感恩。
感恩教育不能是特殊時期的“替代品”,應該是日常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只有將感恩教育日常化、生活化,才能真正繪就愛國底色。
三、榜樣教育:書寫愛國人生
感恩教育側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榜樣教育更好地引領學生對個人價值進行思考。榜樣教育,先要明確榜樣人物。近段時間涌現了許多榜樣人物,有實事求是、以身作則,專業過硬的鐘南山院士,也有馳援武漢,勇挑重擔的李蘭娟院士,兩位院士年逾古稀,仍然奮戰在一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奉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他們具有優秀的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強大的人格魅力,都屬于榜樣人物。與此同時,李蘭娟院士也提到了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需要有榜樣的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正是說明了榜樣人物的引領示范作用。
榜樣教育要通過把抽象的道理轉化為具體可感的事例,通過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展示出來,在情感上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進行分享和交流,加大對榜樣人物及其事跡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在榜樣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能夠意識到人生價值的實現不僅僅在于個人價值的實現,而在于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把小我融入大我。同時,榜樣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情感共鳴的層面,還需要通過具體行動來踐行。針對這一點,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身邊榜樣人物的力量,通過真實的人物和事例增強學生的意識,并且逐漸引導學生做出積極的行為,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榜樣教育系列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榜樣人物的學習,通過正強化的方式進行量化,通過表揚激勵正向行為,促使量變向質變的轉化,達到榜樣教育質的飛躍,讓學生把榜樣行為內化為個人行為。通過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的導向以及正向行為的強化激勵,讓學生在榜樣教育中能夠知行合一。
如果說感恩教育是在學生心里播撒愛國“種子”,那么榜樣教育則給愛國“種子”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還為愛國教育提供了“生長原料”,讓學生在榜樣學習中書寫愛國人生。
結語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讓學生在以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榜樣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中首先學習科學有效的防護知識,其次養成良好的品德,最后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同時書寫精彩愛國人生。實際上,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榜樣教育的三部曲不僅限于學校教育的范疇,也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和努力。少年強則國強,因此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榜樣教育三部曲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不應該僅僅是特殊時期的“座上賓”,還應該成為日常教學的“常客”。
[參考文獻]
[1]張書文,于桂霞,郭友.論中小學生意志品質及其培養[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0(4):36-38.
[2]操媛媛.突發公共衛生危機中的健康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9.
[3]修安騰,朱勇.從“實然”到“應然”:榜樣人物示范引領的有效性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84):138-140.
作者簡介:張瑩銀(1993—),女,四川成都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