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漸滲透與課堂教學之中。然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大多數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缺乏創新意識,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體發展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時,小學作為學生素質教育階段的關鍵時期,也是打牢學生學習基礎、提升學生學習技能的“黃金期”,其教學方法的創新發展尤為重要。因此,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的創新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新課改
數學是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知識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邏輯分析、思維探索、實踐運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的數學課堂發展中,學生普遍存在興趣不足、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等現象,導致學生的數學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組織策略缺乏創新而導致的。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生活情境、問題環節、個體發展三個方面出發對此進行探究,以此來實現其課堂改革的創新發展要求。
一、運用生活情境,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運用信息化手段,將這些生活場景導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不僅能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還能使學生在直觀的情境下,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作用,進而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探索的良好習慣。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運用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學生的參與方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達到創新教學的發展目的。
例如,在“位置與方向(一)”的教學中,這是對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八個方向的辨別和位置描述,考慮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對東、南、西、北等方面產生一定的認知經驗,為了使學生能夠清楚掌握方向辨別能力,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空間觀念,我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將學校的平面圖形以及周圍的社區街道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此展開東北、西北、東南等方向的辨識,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看到自己所熟悉的場景圖,紛紛指出相應的建筑物位置。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與運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還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加強。
二、設置問題環節,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課堂問題的設置,往往是檢驗學生的學習質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問題的內容的有效設計,還能加深學生的課堂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對課堂問題的回答情況,及時掌握授課情況,了解學生的學情變化,進而在下一步的教學組織中做好準備工作。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學情變化設置課堂問題,把握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方向,并保持其問題內容的質量性和層次性,避免超綱、低效等現象發生。
例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為了檢驗學生對該計算方法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課堂質量,我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置以下問題:①計算: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②判斷:30×70? 7×300? 33×30? 32×30? 70×50? 60×60? 61×81? 12×400③一只猴子一周能吃40根香蕉,公園里養了50只猴子,飼養員準備了2500根香蕉,夠它們吃一周嗎?通過對問題內容的有效設計,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還能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注重個體發展,夯實學生課堂基礎
在面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和運算法則時,因家庭環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個體難免產生理解不足、掌握不牢等差異化現象,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質量存在不足。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狀態,及時調整相應的教學策略和組織形式,夯實學生的課堂基礎,滿足不同學生學情的發展需求,從而實現其共同發展的課堂目標。
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化學情需求,對此,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互相幫助的過程中,打牢自身的發展基礎,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在小組成員的搭配上,我還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學生與小組之間的學習性。此外,我還結合各組的實際學情,合理設置不同的探究問題,如“買1千克蘋果5.2元,買1千克梨2.4元,這兩種水果各買1千克共需多少元?買1千克蘋果比買1千克梨應付多少元?”等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既能兼顧學生個體的發展基礎,又能促進學生整體的共同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對生活情境的運用、問題環節的設置、個體發展的注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還能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課堂效果得到提升,有助于夯實學生的課堂基礎,實現其主體發展的目標。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靈活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發展本質入手,以日常生活為基礎、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滿足不同學生的學情需求,進而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昝秀.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7(10):87-87.
[2]楊玉梅.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方法有效探討[J].科研,2017(2):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