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德敏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在創新教學環節積極思考,有助于促進他們語文思維的深入發展,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課文內容來進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其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感悟,實現高效、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的創建。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利用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中獲得新知識,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真正實現優質的語文教學,打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很多學生的思想意識正處于萌芽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也是思維不斷拓展的階段,這個時候,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他們從多個層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學生小學語文學習的階段,要為學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注重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和弊端,在教學過程中屬于填鴨式教學,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沒有進行主動的探究和學習,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了自身的創新性,不但影響了教學氣氛,而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不夠顯著。很多時候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導致學生對學習喪失了興趣,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下,導致學生缺乏思考和質疑,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所以,為了緩解這種教學模式,要對教學的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
二、開展閱讀教學,加強學習感悟
在語文學習中,要對課文深刻理解,掌握課文的內涵,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思考,更重要的是要進行閱讀。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了解課文內容,還能理清課文的主線,在反復閱讀中掌握課文的重點段落,感受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推敲課文中的重點句子、詞語,讓他們在閱讀中理解優美的語言,受到熏陶,獲得深刻的閱讀感悟。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教師還可以設計閱讀交流活動,讓他們先閱讀一遍課文,然后說說自己閱讀后的收獲和感受,通過發言和傾聽,讓學生了解其他學生對課文不同的理解。之后讓學生再次閱讀,然后在交流環節說出自己新的發現。對于有新發現的學生,教師要進行表揚,激發他們閱讀的動力,使他們能夠在課堂學習中主動閱讀。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堅持閱讀,通過閱讀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深刻掌握課文內容。除了在課堂上的閱讀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向他們介紹一些好的閱讀書籍,如《笑貓日記》《會跳舞的向日葵》《皮皮魯和魯西西》《上下五千年》《神話傳說》等,讓學生通過品讀優秀書籍,感受語言的魅力,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有效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
三、創設朗讀情境,強化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和起點,朗讀情境的創設則能夠更好地融入情感教育,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便可以將優化情境作為空間,從課文的主要特點出發,融入豐富的情感因素,以創設和營造朗讀情境,引導學生帶著飽滿的感情來朗讀課文,從而深入到課文中所描寫的世界與人物當中去,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悟。例如,在教授《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本篇課文非常適合現階段學生們作為閱讀訓練使用,所以,為了強化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在本節課程開始前,教師引出生活中的學生們多遇見的荷葉,然后教師讓學生們思考這些荷葉長什么樣子?學生們思考一段時候后,教師再引出本節課文,并讓學生們大聲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通過朗讀,學生們對荷葉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一來,教師通過創設朗讀情境,強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學策略,關鍵在于教師要注重方法,適應新時代、新思想、新理念,要和學生形成朋友關系,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把生活中的小學語文引入課堂教學中,形成自己的理論,又用理論指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可以運用情境的創設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變和革新的直接體現,把握學生認知結構和學習特點,積極改進、革新和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能量,這樣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參考文獻:
[1]孫海燕. 營造充滿活力的小學語文教學[J]. 課程教育研究,2018(31):51.
[2]姜航航.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研究[D]. 揚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