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偉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通過模仿人類大腦的運轉方式,借助各級關鍵詞、線條箭頭等圖文資源去展現知識鏈接和知識結構的可視化思維工具,將其應用在數學教學活動之中,是為了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易于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完善的數學知識框架,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整合、遷移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思維導圖來組織學科活動。本文將從有利于引導學生總結數學知識、有利于規范學生的探究思路、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三個角度來分析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導圖;促進作用
我們必須要客觀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數學教育本身就是改善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活動,但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活動卻很難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由于一直在追趕教學進度,一味傳遞數學新知,導致學生也無法在短期內整合知識內涵、知識關聯,使得小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呈現出碎片化、零散化特點。這就影響了小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無法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對此,思維導圖的出現與廣泛普及則可切實改善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整合數學知識、展現解題思路與探究流程等等,切實優化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逐步學會學數學,從而切實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一、有利于引導學生總結數學知識
雖然數學知識看似數量眾多、比較零散,但是新舊知之間的內在關聯確實千絲萬縷的,小學生需要根據新知認知需求合理整合已有經驗,據此展開新知探究,才能有效將數學新知內化到個人智能結構之中。對于這一點,思維導圖則可直觀展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是促使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輔助工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總結數學知識,使其養成良好的總結歸納習慣。
就如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通過數小棒這一動手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分析了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思路與運算法則,以便及時引導學生內化本課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在課堂總結環節,筆者就與學生一同制作了思維導圖,讓學生回顧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算法,通過直觀的、層級式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規范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流程,以便逐步優化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如此,本班學生則可進一步鞏固減法算理,也能全面總結新知內涵,逐步形成良好的計算思維。
二、有利于規范學生的探究思路
目前,為了促使學生學會學數學,探究教學變得尤為重要,是改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優化學生思維意識的關鍵活動,需要切實突出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讓學生在能動狀態下去整合數學知識。對此,教師也可利用思維導圖來展現具體的探究流程、解題思路,以便幫助學生明確探究程序,促使學生順利完成新知探究任務。
就如在“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獨立制作了思維導圖,首先以“有余數的除法”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關鍵詞,然后使用“余數的意義”“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商與余數的關系”這三個關鍵詞列出了二級標題,據此明確了探究思路,讓學生逐步分析余數的意義、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與計算思路、商與余數的大小關系等重點知識。在思維導圖的啟發下,本班學生則可有序參加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而這就能夠引導學生真正實現建構學習,逐步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
三、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教學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小學生的思維意識單一、固定,他們并不善于發散個人思維,所以很難形成創新性思維品質。但是,思維導圖卻可很好地幫助學生突破思維慣性,因為這一思維工具可以綜合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意識、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為此,教師可科學制作思維導圖,據此發散學生的思維意識,保證學生可以自主解題。
在“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教學結束之后,為了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筆者就鼓勵本班學生根據有余數除法的計算、驗算算法親自制作思維導圖,使其明確有余數除法算式的計算流程,進一步掌握余數的概念與意義。為此,小學生需統一回憶乘法、除法、加法、減法之間的關系,全面分析算理知識,也要及時歸納不同級混合算式的計算順序。這樣一來,則可進一步優化學生的計算思維,讓學生真正實現有效學習。待學生制作完思維導圖之后,筆者就鼓勵本班學生展現思維導圖內容,據此幫助學生總結有余數除法的計算、驗算方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來組織學科活動可以切實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真正實現有意義學習,促使學生形成完善的、全面的數學知識結構。因此,教師要綜合分析思維導圖的輔助作用,合理制作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歸納知識結構、規范探究流程、參與開放的解題活動,以便全方位地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淑敏.小學數學新基礎,思維導圖顯優勢[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111-112.
[2]王雄亮.融合思維導圖,提升數學學習能力[J].教書育人,2018(1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