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對課程的研究,創(chuàng)新教研方式方法,是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質量觀,提高教研能力,以高尚的事業(yè)心和充沛的教育責任感開展教學,做好育人工作。文章將以北師大版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為例,淺要分析開展好小學數學趣味課程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打造趣味性數學課堂提供幾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數學趣味性課堂
一、 引言
小學數學教師既要教會學生基礎數學知識,基本數學技能,還要傳授給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用數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實際應用數學能力,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
二、 開展趣味課堂是培養(yǎng)面向現(xiàn)代化人才的教育需要
完善教研方式開展趣味課堂,需要走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注重對全面育人的研究,堅持“五育”并舉,強化數學學科的整體育人功能,不斷深入開展數學內容、數學研究策略、數學學習方法和機制的研究。同時要創(chuàng)新教研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開展網絡教研、綜合教研、主題教研等多種教學研究,推進數學教研模式改革升級。
(一)全新素質教育育人模式需要開展趣味課堂
深化教育改革實施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推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究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學會調查,在廣泛的實踐中通過小組合作,提高課堂知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下“填鴨式”枯燥教學法很明顯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需要和10后學生的教育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為學生指點迷津,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后作業(yè),打造生動活潑深受學生喜愛的趣味性課堂,實現(xiàn)教育模式的全新轉變。
(二)推動互聯(lián)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趣味課堂
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將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進步。我國高度重視各級學校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覆蓋水平,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教師打造趣味課堂提供了有利幫助,這是實現(xiàn)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xiàn)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chuàng)新的重要表現(xiàn)。
數學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教育開展趣味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xiàn)各地區(qū)各學校教育公平,從基礎搭建學習型社會,為將來實現(xiàn)人力資源強國的保障。小學數學教師要廣泛涉獵新技術新手段,通過下載教育云平臺上豐富的趣味性微課視頻輔助教學,讓學生接受更多優(yōu)質教育資源。
三、 淺析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數學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有扎實的教育理論功底,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嚴格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開展趣味性數學課堂。讓學生學好數學,完成學業(yè),既有牢固的數學基本技能,又有嫻熟的數學實踐能力。
(一)趣味課堂需要增強對學生的實踐教育
小學數學教師要強化對學生的實踐教育,重視對青少年兒童的勞動教育。通過將學生的綜合實踐基地打造成第二課堂,讓學生近距離接近生產生活,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在動手操作中接受教育,在研學旅行中開闊眼界,趣味性實踐數學課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實現(xiàn)途徑。
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是增強學生數學體驗感,加深對數學印象的好方法。在一次又一次動手實際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這不僅是在為課堂的趣味性加分,更是在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為將來學習更高難度數學知識打下基礎。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中有“購物”單元,在這一章節(jié)教材內容編排上以買文具為引子,教學生認識人民幣,并學會簡單的元角分換算。認識、會換算人民幣是學生未來生活和學習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技能,教師要在一系列模擬取幣、付幣、找?guī)诺荣徫锘顒又信囵B(yǎng)學生數字思維的靈活性。
在部分城市開設有錢幣博物館,以坐落于北京的中國錢幣博物館為例,這里不定期會舉辦中國歷代民俗錢幣展,還有秦漢、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藏品。北京二十五中就曾組織學生參觀錢幣博物館,讓學生不僅認識錢,還能了解錢幣的發(fā)展歷史。2017年牛家莊小學學生參觀河北省錢幣博物館、2017年陽光七小師生參觀東莞錢幣博物館、2018年西安高新一小學生參觀西安錢幣博物館、2019年經五路小學學生參觀齊魯錢幣博物館。這些學校的教師在不斷拓展教學邊界,通過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開辟第二課堂,讓教學活動更有趣,更多彩。不僅帶給學生全新的上課體驗,還在課外實踐探索中開闊眼界增廣見聞。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數學教師開展趣味性課堂,是用實際行動踐行不培養(yǎng)書呆子的教學準則,讓學生認識國情,增長才干,激發(fā)學習興趣,夯實數學基礎知識。
(二)創(chuàng)設趣味性情境化生活化數學學習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
想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想要讓數學課妙趣橫生,與生活相結合,是破解之法。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較少,數學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擷取教學素材,減少學生對冰冷數字復雜數學的陌生感,還能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用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才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教育目標。
以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為例,教材中第三單元為“生活中的大數”章節(jié),要求學生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大數,通過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獲得對大數的認知,有基本數字直覺,為將來學習千萬、億等大數計算做好知識儲備。在經過大數學習后,要求學生能認、會讀、敢寫萬以內的大數,會用小數估算大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順序位置。
數字符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教師可以在制作課件時將學校旗桿照片放在PPT中并標上高度,將所在地區(qū)海拔最高的山峰介紹給學生認識,并告知學生這座山的高度,這座山與地球上最高山峰間的高度差。課堂教學是雙向互動的,教師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會傾聽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間互動,讓學生主動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大數有哪些。
在學習第一課時“數一數”時,以部分數據為突破口估量整體數據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數一數自己班級里有多少名同學,所在年級共有多少個班級,學校里共有多少個年級,估算一下學校里一共有多少名學生。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大數,用大數服務生活,有立體客觀真實的一百、一千、一萬感受,不僅是在打造趣味性生活化數學課堂,更是對教學知識內容的升華。
根據央視新聞發(fā)布的信息,在2020年高考中,考生及家長最關注的十大熱搜專業(yè)第五名即是“大數據技術。大數據時代,用技術手段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在城市管理、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都大放異彩有廣泛應用,而這一切的開端,是學生在小學接受的關于數字的學習。“10后”小學生是成長在互聯(lián)網浪潮中的一代,5G時代悄然而至,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得到深入而廣泛的應用。大數據在促進保障改善民生、金融、教育、醫(yī)療等領域愈發(fā)成為必不可少的技術。可以預見,在未來大數據相關專業(yè)會更加熱門更加重要。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做數據啟蒙教育時要用趣味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能自主探究學習,為將來成為專業(yè)化深度大數據科研人員創(chuàng)造可能,為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做好人才儲備。
有趣好玩的數學課堂,教會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感,學生在未來不論是學習高難度代數算式,還是進入大學研究大數據在情感上都會有親切感,在理論上會有基礎保障。
(三)將數學游戲融入對比教學法寓教于樂提高課堂趣味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剛升入小學的學生在從孩子到小學生間身份轉換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在幼兒園是開開心心嬉鬧的童年生活,進入小學,教師不能過于死板壓抑學生的天性。通過開展游戲教學課堂,將一系列有趣的數學知識滲透到游戲中,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組織數學游戲時,對比教學法與之相搭配可謂是“不期而遇非偶然”,兩者相結合,事半功倍。
對比教學法能賦予數學知識更多的趣味性,拓展學生思維邊界,鍛煉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在數學游戲中穿插數學概念對比,夯實學生數學基礎;引導學生游戲中合作學習。
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中有“位置與順序”知識點,要求學生能學會使用前后左右上下來描述物體間的排列組合順序和分布位置,擁有初步的方位感。
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開展游戲課堂,讓學生站起來做位置體操,教師帶領學生上上下下分別用胳膊上下互相指,前前后后來回甩胳膊,舉起左手再舉起右手拍手鼓掌左左右右循環(huán)。在學生有了位置認知后同桌兩兩為一組,開展數學游戲。教師在講臺發(fā)出指令“摸摸自己的左耳”,同學們紛紛舉起手觸摸自己的左耳朵,教師再發(fā)出指令“摸摸你的右肩”,同學們一聲令下碰自己的右肩膀。待學生熟悉游戲套路后教師可以在指令中加大難度,比如要求學生“用你的左手拍拍同桌的右肩膀”,讓學生在相對復雜的位置關系中能用數學邏輯完成推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同桌間面對面站立,發(fā)出指令“用你的右手摸摸同桌的左耳朵”讓學生在鏡像對比中完成位置推理,通過對比,初步認識到位置的相對性概念。在游戲結束后,讓學生用右手對同桌比一個大大的贊,既是對學習伙伴同桌的鼓勵也是對自己的鼓勵,營造和諧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
四、 結束語
教師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踐行人,是支撐我國教育升級前進的基礎。沒有教師,沒辦法開展教育,每一位教師都要尊重學生,提高素質,做創(chuàng)新型、專業(yè)性教師。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開展趣味課堂,做好對青少年兒童的數學基礎搭建工作,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
參考文獻:
[1]周丹菊.趣味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探究[J].文理導航,2015(30):52.
[2]陳巧丹.試論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影響因素及激發(fā)策略與方法[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
2018(4):61-62.
[3]李敏.有效對比促進理解: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比教學法的有效運用[J].華夏教師,2015(9):63.
作者簡介:賴素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峽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