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
【摘? ?要】傳統文化是華夏五千年文化的主流旋律,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是為一生學習奠定基礎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素養十分重要。對小學生來說,學好并且運用好古詩詞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更是讓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積累豐富的語言資源,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傳統文化;古詩詞;小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7-0086-02
【Absrtact】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mainstream melody of Chinese culture for five thousand year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Primary school is the key perio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ife learning,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and good study accomplishment in this period.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nd using ancient poetry well i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also to le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mprove their own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in learning ancient poetry, accumulate rich language resources, and carr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Ancient poetry;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一、傳統文化與小學古詩詞教學之間的關系
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瑰寶最為典型的代表是中國傳統古詩文。古詩文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更蘊含了豐富的人文價值,基于詩詞文化的傳統性、歷史性,以詩詞為內容作為文化載體,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對學生精神領域方面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
小學文科科目是基礎性很強的一門科目,還有較強的綜合性,對于古詩文的學習,除了進行基本課程的教學課堂訓練外,還要進行各種方式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都能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能力得到發展,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學科素材,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情操修養。
當下小學古詩詞課程的開展,對于有些小學生而言存在些許難度。小學生年紀小,晦澀的古詩詞內容會讓學生望而卻步,無法真正體會古詩中表達的情感,部分學生甚至出現畏難心理,不想學習古詩詞,聽到古詩詞就頭疼;導致在后期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對古詩詞產生抗拒心理。對于我們教師而言,如何克服這一困境,讓學生喜歡古詩詞,理解接受古詩詞中深遠意義,是當前教學指導中最為重要的教學問題之一。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提高學生自身修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古詩詞核心素養能力提升。通過古詩詞的學習,增強學生自身良好的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幫助小學生形成積極的性格特點,這也是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二、傳統文化對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影響
(一)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傳承民族文化
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文化的沉淀,通常以古詩詞方式出現在日常教學中,對各階段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產生一定的促進意義。同時,傳統文化與小學古詩詞教學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將傳統文化與小學古詩詞進行完美的結合,這樣的實踐要求符合新課改的培養目標,從小培養學生的詩詞素養能力;與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古詩詞教學對學生進行詩詞傳統文化的熏陶,通過引導小學生進行詩詞的閱讀、學習,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這也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與深入落實新課改的意義。同時,古詩詞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詩詞方面的閱讀,將無形的文化通過紙質書本具象傳承,使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在當下得到更好傳承。
(二)學習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對于我們小學教師而言,教學工作不僅僅是背誦一篇古詩文,作為教師應該立足于教材,深挖教材理念的文化內涵,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古詩文教學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首先,要確定小學古詩詞在學校課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要確定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校的素質教育起到的促進作用;最后,要在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上進行古詩詞教學,把學生當作課堂上的主體,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能力。
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等資源積極查閱資料,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積極地進行知識疏導,主動了解并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進行古詩詞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的關鍵是利用文章中的主體或者單元,通過文章內容和單元的整合幫助學生了解學科的內在邏輯,這可以充分發揮小學古詩詞教育的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生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識是零碎的,只靠教師的課堂講解顯然是不夠的,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把文章主題和單元重新整合,組成更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新課程結構,能更加突出教師的教學重點,還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清晰,加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將傳統文化更好傳承。
(三)在古詩文教學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道德需要當代人傳承與發揚,中國古代詩文中,有的謳歌山水,有的寄情鄉愁,有的抒發愛國主義情懷,有的闡發哲理或者人生信念,讓學生深刻體會并繼承,是當今古詩詞教學最為深刻的意義。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將傳統文化與小學古詩詞教育結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校教學不僅要貼合學生的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肩負新課改賦予的新要求,挖掘傳統文化教材中的內涵,結合古詩詞教學傳承優秀文化,使學生真正認識傳統文化,熱愛古詩詞學習,讓學生的心靈更為充實,讓課堂的氛圍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