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當前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一個前沿概念,其提出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教師應深化理論教學、創新教學方法、設計多樣練習、全面滲透德育、開展示范講解以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更好地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體育教學;優化策略
體育學科是一門貫穿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是學生開展體育運動、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中有著十分獨特而重要的地位。伴隨著國家日益重視學科核心素養,使得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成為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是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核心素養引領著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因此,文章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深入剖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內涵,不斷優化小學體育教學策略,在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更好地發揮學科育人價值。
一、 小學體育核心素養內涵解讀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首次明確提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概念,進而使培養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新形勢下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體育實踐活動,從而逐步發展而成的具有穩定性、綜身性特征的體育能力和素養,其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者共同組成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體系。首先,運動能力是指技能、體能和心理能力等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其決定著學生體育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其次,健康行為是學生身心發展的綜合表現,其決定著學生能否具備良好的健康狀況和正確的生活方式。最后,體育品德是學生的體育品格、體育道德和精神風貌的具體表現,是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需要遵循的行為規范。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必須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合理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而使學生得以發展體育核心素養。
二、 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健康行為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增強體質。要想擁有健康身體,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健康意識和行為,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第一,注重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興趣。教師應創設各種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小學體育學習中來,進而提升學生健康意識。第二,合理利用體育鍛煉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在增強體育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行為。
(二)發展學生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是指技能、體能和心理能力等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其決定著學生體育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傳授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并且在各種體育活動中加以鍛煉,使學生得以不斷強化對體育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并且在訓練中得以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運動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塑造學生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學生的體育品格、道德和修養的具體表現,是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需要遵循的行為規范,是體育學科的獨特品質。但是,由于受到傳統體育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一部分小學體育教師不夠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德育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品德和價值觀念,從而使他們一直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
三、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教學優化策略
(一)深化理論教學,積累體育知識
豐富的體育知識對學生體育實踐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加強體育理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體育知識,進而深入認識和理解體育運動。但是,在傳統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傳授體育技能而忽視理論知識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健康意識。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開展理論教學時只是照本宣科,學生難以激發學習興趣。有鑒于此,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必須改變上述教學現狀,高度重視體育理論教學,積極轉變理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積累體育知識,更好地指導自身開展體育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在開展籃球理論知識教學時,可以將籃球帶到教室中,并且事先準備好相應的教學素材。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知道哪些籃球規則嗎?哪些動作是犯規的?”之后,教師播放關于籃球規則的視頻,觀看完之后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講評。這樣的理論教學不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通過“以問促教、以探促學”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積累體育知識。
(二)創新教學方法,掌握體育技能
體育技能涉及跑、跳、踢、投等基礎性動作,小學體育教學需要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能,并且通過鍛煉使學生熟練運用體育技能,使學生更加科學開展體育鍛煉。但是,在以往體育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式相對單一、流程較為固定,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不利于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把握學生具體學情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之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增強學生探索欲望,順利掌握各種體育技能。例如,教師在開展武術動作教學時,可以將本節相關的武術動作視頻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播放,也可以將武術動作設計成動態圖片,讓學生邊看邊學。等學生初步掌握之后,教師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上臺進行集體展示,其他小組成員觀看并指出展示小組員學中的不規范動作,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當然,教師在開展體育技能教學時,應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正視學生個體差異,不可過于追求整齊,關注技能水平較差的學生以防止其消極對待,鼓勵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參與技能學習。
(三)設計多樣練習,提升運動能力
體育的運動形式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練習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鍛煉的熱情,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練習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從而使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得以提升。但是,在現實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貼近學生實際設計練習內容,進而導致訓練與學生實際情況相互脫節,使學生心生逆反。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學生身心狀況,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針對的體育練習活動,適當增加學生體育運動負荷,使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得以真正提升。例如,教師在開展接力跑練習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接力賽,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接力棒的傳遞活動,通過快傳-慢接、慢傳-快接等不同練習方式得以順利學習和掌握接力跑的要領;教師在開展跳繩練習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花樣跳繩活動,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深入感知跳繩運動的魅力。
(四)全面滲透德育,塑造體育品德
體育核心素養不僅強調小學體育教學要增強學生體質,更強調要塑造學生良好體育品德,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但是,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傳統體育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不夠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對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并且將這些德育元素合理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一方面,教師應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實踐性優勢,通過日常課堂教學向學生滲透德育。比如,上課之前師生相互問好、下課之后師生相互告別等。另一方面,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通過體育活動向學生滲透德育。例如,教師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籃球賽,賽前先向學生講解籃球規則,然后鼓勵學生努力發揮個人能力并且加強團隊合作以爭取獲得比賽勝利。同時,要求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必須學會幫助、尊重同學,從而在競爭中培養良好的體育品德。
(五)開展示范講解,規范體育技能
小學階段的學生經常會由于體育技能不夠規范,進而在體育活動中受到意外傷害。應該說,小學生身體正各于發育的關鍵階段,更需要具備規范的體育技能,才可以使學生學會在運動中保護自己,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鑒于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示范講解的積極作用,在親力親為中引導學生通過模仿不斷規范自身動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示范講解時,還應科學選擇示范位置,使班級學生均可以清楚看到教師的規范動作。例如,開展“立定跳遠”技能教學時,教師應先組織學生進行熱身活動,然后教師選擇合理位置開展示范講解,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在起跳的時候,腳跟微微抬起,雙臂擺動,重復示范三次,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訓練。在學生自主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在學生隊伍中進行穿梭,對出現錯誤動作的學生及時糾正和指導,進而使學生掌握規范的體育技能。
四、 總結
綜上所述,伴隨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立足學科核心要素,轉變體育教育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更好地發揮學科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趙會超.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導學,2018(8):63.
[2]顧偉軍.核心素養引領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32):177-178.
[3]黃寶根.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19(18):142.
[4]張慶壽.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20(2):121-122.
[5]劉林.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19(25):77-78.
[6]謝艷平.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21):11-12.
作者簡介:
陳振發,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