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輝
【內容摘要】初中歷史教學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提高學生歷史知識儲備量的同時提高歷史教學效果,并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眾多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之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通過藝術的手段形式對學生的思想融入感情,能夠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共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教育 歷史教學 情感教育 教學滲透
素質教育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正在火熱進行,各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式陸續(xù)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情感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個教學亮點,以情感作為教學切入點,通過教育學和心理學層面研究,結合歷史內容,改變教學氛圍,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認知升級,增加學生的情感注入,進而提高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
一、分析初中歷史情感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讀史使人明鑒”,歷史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學習歷史并不簡單的知曉歷史,而是要看透歷史事件背后所隱含的人生哲理,通過讀史豐富歷史知識,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念,健全自己的人格。初中歷史傳統(tǒng)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就是讓學生將課本中出現(xiàn)的歷史內容全部記憶下來,并相互串聯(lián),但是,在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學生通過歷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還要求學生形成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樹立國家和歷史使命感,以及創(chuàng)新的科學價值觀等等,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實行情感教育恰好能夠符合歷史學科特點,可以達到其它學科沒有的教學效果。情感教育旨在通過情感融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引起學生的情感帶入感,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獨特認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格品性,歷史是一個特殊的學科,歷史內容包羅萬象,是一個豐富的素材庫,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不同的歷史事件,將情感教育理念滲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情感因素的帶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同,促進學生對歷史的獨特思考,不僅學到歷史知識,更學會分析歷史,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二、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的影響因素
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不斷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教學問題,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素降低了歷史教學效果,如下:
(1)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大多數(shù)歷史教師給人都是刻板的印象,并且很多教師認為歷史教學內容是已知的,只需要按照課本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導致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2)師生互動頻率低,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給學生講解的形式進行教學,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的滲入理解,更沒有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3)教學方式單一,素質教育下的教學改革重點之一就是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與思考,更不利于情感教育的進行。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
初中歷史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打造有趣的課堂,為情感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師通過改變教學手段,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的枯燥教學方式,讓歷史課堂變得趣味性十足。如通過情境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對某個歷史事件的代入感,在設置的情境中感知歷史人物當時心理狀態(tài),從而獲得情感教育機會,有利于情感教育;可以通過主題討論的形式,組織學生從各個方面對某一個歷史主題進行分析與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歷史情感,開拓學生的歷史思維方式,讓學生深入探究歷史內容;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輔助學生進行歷史學習,具有沖擊力的視頻和圖片比單純的文字更具有說服力,幫助學生深入進行直觀的情感帶入。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鴉片戰(zhàn)爭》內容時,教師首先播放關于這一著名歷史事件的紀錄片或影片,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英國向中國輸送鴉片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危害,了解《南京條約》的內容和意義,在國家危難關頭的英雄們做了什么壯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演繹“虎門銷煙”的過程,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民族英雄奮勇殺敵、浴血奮戰(zhàn)的感人場景,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民族情懷,提高歷史民主使命感。
2.促進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歷史的情感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十分重要,因為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對課堂的投入程度,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習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并不要簡單的流于對話這種形式,擴寬師生交流途徑也是提高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促進師生互動,在互動中滲透情感教育,有效改變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新文化運動》時,為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進行逐步開展教學,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采取一個“主題辯論”的形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引用時下比較火爆的辯論節(jié)目《奇葩說》的辯論形式,由教師作為主考官,兩組學生作為辯手針對“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展開討論,學生可以看著書本內容發(fā)表觀點,也可以自由發(fā)揮,只要能夠緊扣課本內容,讓學生感受到上世紀一百多年前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大解放,這種開放的教學形式也是在解放學生的思維,解除課堂對學生的禁錮,讓學生感受當年思想潮流下的反抗與斗爭,體會當時環(huán)境下“民主”與“科學”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并且增強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使命感的情感教育。
3.挖掘情感素材,增強情感教育效果
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很多有教育意義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師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學資源,見縫插針的增加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歷史中的每個內容都可以轉變成為對學生情感建立的素材,時刻讓學生保持清醒的頭腦,具有強烈的歷史敏感度,善于從歷史中學到更多的哲理和啟發(fā)。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中華文明的起源》的內容時,由于年代比較久遠,但是仍可以告訴學生這些歷史都是通過大量的考古工作得出的研究結果,增強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論,認識人類的起源與發(fā)展的條件,了解到歷史的前進必要的條件和因素,思考歷史人物與歷史創(chuàng)造的相互促進關系,更能增強古老民族的自豪感,歷史早已過去,但是歷史遺留的痕跡還未被時間抹去,歷史承載著歲月深厚的積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歷史情感和思維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適合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符合歷史教學特點,通過歷史教學幫助學生的思維在逐步走向成熟,奠定學生的歷史情感,情感教育也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入貫徹情感教育,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歷史的情感體驗,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提高對學生情感滲透,提高教學效果,并提高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高占強.打好“情感因素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歷史情感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6(5).
[2]黃瑩.與歷史對話讓心靈共鳴———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J].中國歷史教學參考,2017(8).
[3]朱如奇.打造富有歷史韻味的初中歷史課堂———以《抗日戰(zhàn)爭之全民抗戰(zhàn)》整合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7(7).
[4]劉中猛.感同與身受:初中歷史教育情感引導路徑探討———以《科技文化成就》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9(7).
(作者單位:四川省射洪市復興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