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秀玲
摘 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體驗數學知識,充分地激發學生對數學主動學習的意愿和興趣,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數學思維,拓展學生的答題思路。在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孕育生活、故事、問題、游戲等四種情境,撥動學生思維之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孕育;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4-2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7-0072-02
一、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和認知等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尤其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或多或少會遇見難以理解的知識。同時,新課改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所以數學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來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而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形式出現,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積極性,并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它不僅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有利于學生的數學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教學的意義與作用
核心素養更多地強調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創設和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條件和空間。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充分融合,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感知和體驗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其實,情境的創設,是為了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與記憶知識,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因此,數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之中產生思維的火花,能夠更深層次地感知數學知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促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價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去積極自主地探索數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發現問題中的規律,積累豐富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從而促進數學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有效提升。
三、創設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具體方法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五種不同的情境創設方法打造課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孕育生活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去感知數學,去探尋解決數學問題的規律,從而增強數學綜合應用能力。例如,在“角”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呈現出生活中“角”的圖片,讓學生能夠清晰直觀地觀察,強化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初步認識。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教室內找尋生活中的角,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促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角的頂點、邊以及角的種類。
同時,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盡可能從學生的生活認知出發,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去進一步探尋和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行車為切入點,引發學生思考自行車的輪胎為什么是圓形的,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欲望,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的數學知識。
(二)孕育故事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難以理解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學習時極易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數學故事結合,幫助學生在故事情境之中去進一步自主感知和探尋數學知識,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記憶。可以說,故事情境所提供的線索起到了一種喚醒或啟迪智慧的作用,使學生處于一種模擬的實踐活動氛圍中,能夠提高他們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最小公倍數”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愛的《熊出沒》,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比如:熊大、熊二和光頭強一起比賽摘蘋果,摘完蘋果后,熊大說:“我摘了不到100個。”于是熊二開始3個一組進行數數,最后剩了1個蘋果。隨后熊二說:“我摘的蘋果,4個一組地數,最后也會剩一個。”此時光頭強又說:“我這里的蘋果,5個一組地數,也會剩1個。”故事情境的創設,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數學知識的意愿,從而促使學生去計算熊大、熊二和光頭強筐子里的蘋果,有效地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孕育問題情境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會對某一種新鮮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但具有“做事三分鐘熱度”的個性特點,難以始終維持著興趣,他們面對學習時更是如此。因此,數學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性格特征,為學生創設趣味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問題的求解欲望。并且,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在逐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和探究熱情。這也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首先,數學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今年多大了?過了多少個生日呢?”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其次,數學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學生:“有一個小朋友,今年13歲,你們猜他過了多少個生日?”此時,有的學生會說:“當然是13個。”數學教師搖搖頭說道:“他只過了三個生日。”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發后,數學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合作探究學習,共同找尋答案,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之中,增強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四)孕育游戲情境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游戲是最容易激發學生興趣的元素。因此,數學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更為輕松地理解與記憶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成長與發展。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不僅落實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還營造了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學生在游戲之中,能夠活躍思維和增長智力,提升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講桌上擺放各式各樣的物品,并標注價格,組織學生玩購物游戲,讓學生扮演小顧客,來購買物品。通過創設購物的游戲情境,不僅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積累一定的購物經驗,有助于學生形成愛護人民幣的良好意識,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發展。
四、開展課堂情境教學的思考與啟迪
在教學實踐中開展課堂情境教學,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幫助學生樹立自主解題的自信心。
(一)尊重個性,促進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孕育,不僅要讓學生更為輕松地學習數學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師要充分遵循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習特點和興趣喜好等,為學生創設符合其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情境,以確保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不僅能夠收獲相關的數學知識,還能發散數學思維,鍛煉數學應用能力,促使學生真正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吸收和內化,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
比如,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并且,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適當地拓展和延伸數學問題;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并富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逐漸開發學生的數學潛能和學習潛力。
(二)激勵評價,開發潛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評價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對學生知識的檢驗,還是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因此,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以激勵為主,幫助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為此,數學教師要改變以往對學生的結果式評價方式,比如:學生在課堂上有優異的表現時,數學教師就可以給予表揚;學生敢于質疑,數學教師就可以給予鼓勵;當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想法時,數學教師要適當地給予肯定。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產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情,不斷激發多方面的潛能,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引導探索,培養自信
小學生年齡小,往往心里想得到,口里說不出,或者只說“半截子”話,因此教師要學會等待和引導,要通過耐心的引導促成學生思維的涌動。
例如,在教學“8加幾”時,對于8+7,A學生“將8拆成3和5,運用3+7+5”計算,B學生“把7拆成2和5,運用2+8+5”計算,C學生提出“把8拆成5和3,把7拆成2和5”的計算思路。課堂上大多數學生認為同時拆分8和7沒有必要,此時教師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讓C學生在質疑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3和2相加得5,3個5加起來等于15”。對C學生的解答,教師要提出表揚,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獨辟蹊徑和主動探索。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孕育,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實效性。數學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能夠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記憶,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去感知和體驗數學知識,并對數學問題展開積極思考,同時能培養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確保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學生在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一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真正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吸收和內化,并積累了豐富的學習經驗,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同時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文躍.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創設探討[J].魅力中國,2019(52):130-131.
[2]雷建清.淺析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教師,2017(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