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海婷
摘 要 德育教育作為語文教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主要針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做出了以下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O5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8-0023-01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一定的引導性與啟蒙性。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是表達思想感情與內心情感的主要工具。語文教育本身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是最佳的途徑。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問題分析
(一)教師過于重視分數
當前,大多數學校與教師為了提高教學名氣,太偏重于小學生的升學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都以提高學生的成績分數為教學目的,開展一些基礎知識培訓,然而完全忽視了學生品德與情感方面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而且還會使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厭倦感,也無法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教師對德育教育的理解不夠
由于教師對德育教育的認識不夠充分,也就很難掌握語文教材德育教育的重點內容,教師也不能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入地研究,也很難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同時,由于教師對德育理念的認識不夠充分,也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這樣不但影響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也降低了學生的素質水平。
(三)教師缺少專業知識
要想將德育真正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具備充分的教學功底,由于教師缺乏專業知識,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德育目的,教師缺乏專業知識不但會影響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課堂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堂是傳授小學生基礎知識與培養小學生道德品質的最好場所,也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采用感情熏陶法,將語文教材的基礎知識進行豐富,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感情熏陶法能夠使小學生的感情與教師的感情融合到一起,有利于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內心想法,這樣也有助于教師順利開展德育教育,使小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接受德育教育。其次,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講析理解法,將品德教育與智力教育結合在一起,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出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認可與肯定。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喜歡語文這門學科。除此之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養成文明禮貌、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滲入品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外活動中,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能夠將德育更好地滲透到語文教學課外活動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個人演講、朗讀文章、成語接龍等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與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同時,將德育融入到語文課外教學中,這樣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通過課外閱讀滲透德育
課外閱讀對于語文的學習非常重要,將德育融入到語文課外閱讀中,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在語文教學課外閱讀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結合學生的不同性格、興趣與愛好準備不同的課外閱讀材料。其次,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四)從教師角度滲透德育
為了能夠更好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使品德教育更具體、更貼切。在語文教學中,首先,教師的言語與行動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認識人生觀與價值觀。只有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好榜樣、凡事都以身作則,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所以,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積極尋找與探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要從課堂、課外閱讀、課外活動、教師這四個方面滲透德育,這樣不僅可以將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中,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小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謝新霞.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J].讀書文摘,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