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課程,觀察是實驗不可缺少的途徑。觀察是研究物理世界的入門向導,抓不住現象,就不能深入了解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學的基礎和關鍵。良好的觀察習慣能使學生置身于物理情境之中,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產生良好的情緒和學習動機,是學習物理知識,掌握科學方法的基礎,同時也是研究和學習物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物理教學;觀察能力;問題;觀察方法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是研究物理的基礎方法,是獲取物理知識的基本途徑,更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基礎,是以前發明創造的必要條件,觀察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物理的成效。
一、什么是觀察
觀察是一切知識的門戶,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領域,它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切科學實驗、科學的新發現、新規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確、系統的觀察基礎之上的。“觀察”與平時的觀看是不同的,觀察不僅是用眼睛看,它是用我們的所有感覺器官。例如,眼、耳、鼻、口、手等,去“看”、“聽”、“聞”、 “觸摸”被研究物體,感覺客觀物體的特征、外貌、性質。
二、培養觀察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對于初中生來說,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竟然是不會審題,究其原因實際就是觀察能力的培養不足,導致學生真正做題時抓不住問題的中心。培養初中物理觀察能力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并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觀察、樂于觀察、善于觀察,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對現在和將來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步驟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觀察能力的前提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引入環節。一堂課精彩的開頭,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介紹自然界中各種有趣的現象、做一些有趣的科學實驗等。比如瓶底塞紙倒扣在水里紙不濕;用漏斗吹乒乓球球不掉;手機的揚聲器對著蠟燭火苗發出聲音火苗會晃動等等。這些現象新奇有趣,吸引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學生觀察的欲望。
2.讓學生明確觀察目標
每個實驗都有明確的實驗目的,教師要根據實驗目的教會學生:觀察什么,怎樣觀察,怎樣記錄觀察結果。比如做熔化實驗,教師要提示學生明確觀察溫度計示數,同時觀察固體狀態,最后讓學生思考出固體熔化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以及狀態變化情況。
3.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
在引導學生明確目的,把握方向后,教師還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合適的方法多觀察周圍事物,去發現、去思考,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
⑴比較觀察法
由于事物與事物之間、現象與現象之間總是既有聯系又有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物理現象分析比較。如:觀察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就可以準確找到觀察點,能更精準的進行分析比較,更準確的得到結論
⑵順序觀察法
即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要按順序觀察。例如:如何正確使用托盤天平,也得按順序觀察:①先觀察估計被測物的質量,選擇合適的天平;②觀察天平的最大稱量和分度值;③觀察天平是否調節平衡;④觀察是否“左物右碼”⑤觀察天平是否再次平衡⑥觀察并記錄數據。順序觀察的優點就是讓學生有一個很好的規劃,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按一定的條理去操作,每一步觀察什么也比較明確,便于準確掌握信息,為后面得出結論打下基礎。
⑶先整體后局部觀察
先整體后局部的觀察方法要求初中生先對事物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把握事物最本質的屬性,然后再通過局部觀察的形式,捕捉細微的差異,從而幫助他們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為此,教師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初中生先快速觀察一遍實驗現象,明白一個大體的變化情況,然后帶著疑問仔細地觀察,再仔細研究具體分析才可以得出我們具體研究的結果。例如電動機工作原理,發電機工作原理等
當然,觀察的方法不僅僅就這三種,針對每個實驗或每個學生找到適合的觀察方法進行引導,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細致、全面、耐心的觀察習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透過表面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內在聯系,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
4.做好觀察記錄,鞏固觀察的結果
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對每個步驟的操作,每個現象的觀察,每個數據的讀取都必須使學生認識到對待科學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要尊重實驗事實和實驗數據,養成客觀分析的科學習慣。學生在實驗中發現,沒有正確的數據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而正確的結論必須建立在準確的實驗觀察和科學的方法基礎之上。通過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觀察習慣、規范的操作習慣及客觀記錄數據的習慣,不僅鞏固了觀察結果,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5.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能留意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慣性”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比如,為什么人們踩了路邊的香蕉皮會向后滑倒,而被石頭絆倒則會向前摔呢?讓學生談談親身感受。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逐步培養學生事事留心觀察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掌握好科學的觀察方法,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倡導觀察與實驗化的初中物理教學在實踐中具有重要價值,有利于培養初中學生較強的實踐思維能力與實驗操作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初中物理學習的興趣以及分析問題理解題意的能力。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善于引導,不斷創造觀察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