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運儀
摘要: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學生的觀察能力如何是決定教學成果特別是寫生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培養學生對寫生物體的觀察能力是上好寫生課的關鍵一步,而寫生也是有效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概括和創造能力的核心所在。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美術課堂觀察能力的培養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美術課堂;寫生;觀察能力;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觀察能力在小學學生的思維能力中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完成各科學習任務的一種必備能力,擁有良好觀察能力的孩子,往往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如果這時教師能幫助學生利用他們以前掌握的知識,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新的觀察,那么他可以使學生的“舊”知識變得更加強大。
那么在美術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又該怎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如果要提高觀察能力,必須自覺訓練。 觀察能力的培養需要專門的訓練,而且不受時間,地點等的限制,可以使用眼睛隨時隨地觀察和分析我們周圍以及自然界中所有可見的現象。 并將比較和區分不同現像的特征。因此,養成逐步加深對各種現象的認識,理解和記憶的觀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就必須先讓學生主動明確地了解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只有通過教師不斷的具體引導,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分散的狀態集中指向觀察的對象,從而進行更加細致、全面地觀察,避免學生走很多彎路,從而達到想要的預期效果。如在靜物寫生課上,針對一個蘋果,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源,再拿不同的蘋果,進行對比,明確觀察目標,不同角度下,蘋果的外形和明暗、色彩會發生什么變化?這些只有對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學生在認真仔細觀察、對比,才能找到變化。達芬奇畫雞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觀察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重要性。
在美術課堂寫生時,靜物是靜止不動的,這是培養觀察能力的大好時機,在動筆作畫前應要有足夠時間進行觀察,研究分析形象特征,不僅定點觀察,也可以移動自己位置,走近細看,甚至可以觸摸物體,感受物體不同的質感量感。而對于室外風景寫生,學生親近自然,融入自然,自然是最豐富的寫生對象,但是面對自然,我們對學生明確觀察目標就顯的尤為重要,確定觀察目標,明確觀察目的,比如要求學生觀察一片葉子,它的造型、葉脈、肌理、色彩,這樣學生在寫生時才不會無從下手,走進看,遠看,換個角度看,總之盡量理解寫生對象的特征,特別是整體形象,做到在畫之前心中有數,作畫時才會更有信心。
其次,要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些觀察對象或現象的基礎知識。學生只有在腦海里有一定的映像,才能更好地感知、描繪它。如果學生對需要觀察的事物缺乏一定的了解,就會不知從何入手,如同盲人摸象,容易以偏概全,出現畫楊桃畫出那五角星似的趣事,而達不到預期的觀察效果。因此,在觀察前必須向學生介紹相關的一些觀察物體的圖片或者釋義,在學生腦海里埋下知識的種子,這樣教學必定事半功倍。如在畫風景畫時,必要的透視知識,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等理論知識必須具備,人物寫生時必須要有對人體比例和人體解剖的基本了解,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觀察時先觀察整體形象和動作規律特點,不考慮細節,這不僅對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大有益處,更對全面理解作畫對象,豐富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記憶能力也非常益處。
再次,我們必須堅持看到更多,思考更多,分析更多,不斷消解知識和理解的程度。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在寫生課堂上去落實,在美術欣賞課上也可以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堅持讓學生多看,多想,多比較,比如讓學生欣賞梵高的《向日葵》,讓學生從整體看,從細節看,從筆觸看,從色彩看,再找一張國畫《向日葵》,讓學生進行對比看,找出畫家在表現同一對象時不同的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理解畫家對《向日葵》不同的情感表現,在提高學生欣賞能力,審美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僅對于美術課堂寫非常重要也是培養人的核心素養之一。
最后,要對觀察的對象或現象進行記錄、歸納和總結。目的是提高學生觀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觀察更詳盡,嚴謹,真實,可靠,并有助于鞏固觀察的結果,使學生在觀察后反復思考觀察結果時,能及時發現新的問題。在美術寫生課堂上,有的學生在寫生時,不觀察、不分析,下筆時心里還沒有整體形象,畫到哪里算哪里,下筆動作草率,才畫幾筆就擦橡皮,再畫幾筆又能擦橡皮,轉而復始,工作效率極低。還有些學生寫生時雖然觀察了,但不動腦筋,不分析、不研究、不比較,光憑主觀直覺作畫,他們速度快,但畫不準,雖然寫生作業多,但進步不快,很難達到較高一檔的層次。作畫過程中應該是流暢的、愉快的并帶有許多主觀因素,但畫著畫著,突然覺得不對勁,好象缺少了什么,這時仔細對照寫生對象發現有差距,但找不到具體錯處。這時不可以草草了事,應調整心態,重新觀察對象,從整體到局部,全面對照檢查,直到找到問題關鍵,再動筆修改,善于對觀察的歸納和總結。
觀察能力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將使我們從被動的盲目觀察轉變為主動的有明確目的的觀察,觀察慢慢地變為我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它已經成為人類的本能,這是學習美術的一個轉折點,巴甫洛夫說:“觀察,觀察,再觀察。”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能力,特別對于美術寫生課,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寫生的前提和基礎。掌握觀察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能力,美術是視覺藝術,視覺的藝術離不開觀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感受能力,并能在畫作上深入刻畫,必須先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這樣在寫生表現時從能更準確、生動和深刻。
羅丹說過“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因此,在美術教學課堂,要給每一個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勢必要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是美術課堂教學中長期的首要任務,要加強引導,才能有效提高學生觀察的能力,使學生逐步養成善于觀察事物的好習慣,并且能著眼觀察社會生活,去發現體會大自然的魅力所在,熱愛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