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山
摘 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已經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同時,語文課堂不再局限于教授學生理論知識,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寫作本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整合,將一篇文章、多篇文章、整篇書籍等放在一起閱讀,以此來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并為學生日后的寫作積累下豐富的寫作素材的目標。本文圍繞著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整合,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寫作教學;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2-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22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語文教學開始轉變教學目標,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以來,語文教學通常都是讓學生機械化的背誦,長此發展下去,學生思維的發展則會無法滿足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要求。再加上教師沒有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整合起來,而是將這二者分離開來,這樣一來,學生并不能通過閱讀教學來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同時,寫作過程中學生也無法靈活運用他們所掌握的閱讀資源。這樣便降低了閱讀教學與寫作的效率。為此,語文教學中應整合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并圍繞著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積極開展教學活動。當然,教師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讓學生能自主閱讀,自覺完成寫作。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現狀
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不喜歡被束縛,然而傳統的教學中,由于教學觀念較為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語文產生了片面的認識,認為語文學習枯燥無味。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語文教學方法也開始發生變化,但是如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仍然是教師所關注的熱點。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很多小學生對互聯網上的信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快餐文學吸引了很多學生進行網絡閱讀,這樣的閱讀消耗著學生的時間和精力,讓大部分學生對正規化閱讀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從而影響到他們的閱讀質量和效率。當學生無法從正規的閱讀中獲取能量時,那么他們的寫作水平也只能“原地踏步”了。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分離的,學生無法從閱讀中汲取與寫作相關的素材,這樣一來,不管是學生的閱讀水平,還是學生的寫作水平都無法得到提高。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的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閱讀興趣,構建完整知識體系
現階段,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涌現出來。所謂群文閱讀是指通過某一種特定的方式,有效整合多篇文章,同時還要概括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剛開始運用群文閱讀這一方式時,教師要先將一個單元的文章整合起來讓學生進行閱讀,逐漸從一篇課文延伸到同一類書籍,再從一本書發展到多本書。這樣的閱讀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能圍繞著共同點找到每篇文章的主旨,慢慢地改變了學生對閱讀的看法,他們開始喜歡上閱讀。當然,通過群文閱讀方式的運用,學生的知識不再停留在“點”上,而是能從“點”過渡到“線”,再從“線”過渡到“面”,在學生的腦海中建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
(二)靈活運用寫作素材,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群文閱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便于學生在同類書籍中挖掘到共同的主題,此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同時,閱讀過程中學生之間要相互交流自身的想法,并且自主思考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再圍繞著實際生活全面認識文本中的內容。當學生對文本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他們開始有意識地整理、分類文本,這一舉措可以為學生的寫作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當學生在寫與所讀文章主題相類似的作文時,他們能靈活運用之前所積累的好詞好句,還能將自身想要表達的情感融入文字中,這樣一來,群文閱讀這一方式便促進了學生的寫作,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三)豐富學生閱讀面,強化學生寫作水平
有些學生始終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應抓住小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即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便于學生閱讀相類似的文本,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面。同時,當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提升之后,他們在寫作中便能夠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得到提升。當然,他們的寫作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的策略
(一)整合單元課文,展開仿寫教學
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材,我們會發現,每個單元內的課文主題幾乎相同。為此,教師可以按單元分類,讓學生閱讀主題相近的文章,并且要求學生圍繞本單元的主題仿寫一篇文章。各單元的主題并不相同,為此,教師要從教材文本出發,將單元課文整合起來,展開仿寫教學。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當學生閱讀完與描寫自然相關的文本后,可以安排描寫自然類的寫作,便于學生掌握如何描寫自然景物。這樣學生便掌握了描寫景物的順序和寫作手法,激發起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眾所周知,仿寫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圍繞內容展開仿寫,第二種是圍繞形式結構展開仿寫。在仿寫之前,學生已經認真閱讀了本單元的文本,掌握了本單元文本的寫作特點,此時學生要選擇一種方式展開仿寫。以《觀潮》這篇課文為例子,這篇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奇異景象。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這一寫作方式,這樣做既讓學生對閱讀充滿了興趣,又降低了學生的寫作難度,他們能從剛剛的閱讀中汲取力量,使得他們高效完成本次寫作。
(二)整合課外閱讀,豐富寫作素材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時,教師應有效整合課外閱讀素材。但是,課外閱讀素材的選擇并不能漫無目的,而是要結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選擇一些容易理解的篇章。有時候還要選擇與教材文本主題相類似的文本,以便于學生快速閱讀,還有助于學生理解這些文本的內容。同時相類似的文本素材,不僅激發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還提高了學生的感悟能力。
除此之外,選擇課外閱讀素材時,教師應按照文章的類型進行分組,如將國外文學作品劃分為一個類別;將國內文學作品劃分為一個類別;將近代文學作品劃分為一個類別;將古代文學作品劃分為一個類別;將現代文學作品劃分一個類別。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素材越來越豐富,同時這些閱讀素材還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意義。當然,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強化了學生的認識,也讓學生在閱讀中慢慢形成了正確的“三觀”。
當學生學習完教材中的文本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與教材文本相類似的文本。同時,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適時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圍繞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相互交流與溝通,找到問題的答案。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通過閱讀這篇文本獲得了什么感悟。提出問題后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學生會分析文本的人物以及圍繞著人物發生的事件,通過深層分析人物特征和事件,學生能夠深入感知文本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教學活動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通過整合課外資源,學生的寫作素材日益豐富,從而能靈活運用這些寫作素材,這使得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使得語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轉變學生對寫作的看法,讓他們既能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又能投入到寫作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明顯的提升。
(三)整合課內外素材,引導學生改寫
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主題是不同的,但是同一個單元的主題卻是相同的。為此,教師可以從體裁方面引導學生展開群文閱讀,介紹與單元類型相同的文章,便于學生掌握這類文章的寫作手法。
當學習完教材中的文本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后閱讀同類作品,掌握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寫作背景,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以此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通過一系列主題的閱讀,便于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自身所喜歡的文章類型,并且在閱讀中掌握相關的寫作手法。當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改寫。
所謂改寫是指在學生掌握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結合自身的想法對文章中的某一段落進行改寫。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改寫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改寫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改寫體裁,也可以改寫內容,又可以改寫角度。以老舍《貓》這篇課文為例子,當了解本篇文章的內容之后,學生站在三妹的角度上改寫《貓》這篇課文,原來文章中的三妹從第三人稱變成了第一人稱。這樣的改寫便于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他們慢慢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并且會主動學習語文,主動探索知識,主動閱讀文章,主動展開寫作。另外,通過改寫,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使得學生掙脫傳統思維的限制,他們的思維和語文素養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四、結語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教學方式,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覺得閱讀教學不再那么枯燥無味。同時,閱讀教學的開展,便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也為學生日后的工作與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艷蓮.悟其精髓巧于點撥——談有效閱讀教學的反思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14(13).
[2]李榮冉,軒穎,翟月.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課程設計策略——以于永正與竇桂梅《秋天的懷念》課程設計的比較為基點[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5).
[3]肖芳偉,張文滔,劉桂香,劉卓異.整合資源,重新建模之單元導讀課——基于兒童視角的小學語文主題補充閱讀教學模式例說[J].課外語文(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