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直接給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要關注學生在每個環節的學習動態,給他們指導和啟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采用引導的方式來發展他們的語文思維,讓他們能通過獨立思考掌握語文知識,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引導;主動性活動;學習方法
一、趣味導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小學生對趣味性的知識感興趣,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導入環節,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分析課文內容,在自主探索中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深入解讀,通過深入思考理解課文內涵。
在設計導入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挖掘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趣味素材,精心設計導入內容,讓學生在趣味環節的引導下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發揮他們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性。
例如,在教學一些課程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課程有關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課程所講述的奇特之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進行自讀自悟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掌握了課文中介紹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圖片。在自主學習中,學生獲得知識的成就感更強,更能讓他們產生學習動力,并把這種動力保持下去,在自主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
二、自主預習,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基礎環節,通過預習,學生能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在課堂學習時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在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時,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作為預習指導,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完成預習活動,提高預習效率。在小學語文預習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語文能力設計簡單、中等、較難三個層次的預習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回答的問題,使每個學生在預習中都能解決符合自己能力的問題,提高他們的預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一些啟示性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課文中哪部分寫的是這件事?哪一段寫的是我從中獲得的啟示?什么事使我興高采烈?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使我無可奈何?最后我是怎么做的?從這件事中我獲得了哪些啟示?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更活躍,使他們從預習活動順利過渡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三、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自主探索,教師適時地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時能抓住課文主旨,進行深入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進行方法指導時,教師要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內容,整體感知和理解,然后分析課文的結構、重點段落,找出深化課文主題的內容,掌握所學知識。對課文產生了疑問,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習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入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語文綜合素質。
四、設計豐富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從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拓展教學空間和時間,利用課外時間設計豐富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語文知識和語文才能,并通過活動積累更多的知識。把語文教學和豐富的語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能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快樂的活動中,促進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設計課外活動時,教師可以設計詩歌朗誦活動,普通話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參加這個活動,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朗誦實力;設計成語故事大賽,讓學生在比賽中講述成語故事以及成語的由來,展現他們豐富的語文知識;設計旅游景區資料收集活動,讓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收集全國各地名勝古跡的資料。可以選擇的語文課外活動方式還有很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年齡設計豐富的活動,讓他們通過參與活動獲得學習自信心,收獲語文知識,促進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
五、注重情感的體驗和交流,培養學習興趣和信心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方面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活動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滿足。
1.營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學習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一部分人,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
2.有效地利用課堂評價
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新的課堂評價方式日趨豐富起來,能針對學生學習的具體狀況全方位地做出評價,及時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我來談一談自己在評價方式方面的探索與體會。在識字方法的交流中,有個孩子說:“把‘喚的口字旁換成提手旁,就成了‘換,交換的換?!蔽以u價說:“你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這真是一個記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說:“圓圈是全封閉,所以‘圈這個字用大口框圍起來?!蔽矣竹R上評價說:“你也是個有心人,能聯系生活實際記生字,小朋友們都佩服你。”這樣在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評價中也滲透了對學法的指導。蔡元培先生說過:“贊賞是一種由衷的真情的表揚”。在語文課堂中許多教師礙于臉面,吝惜贊揚之詞,即使學生回答得完全正確,也只是用“說得還是不錯的”“對”等稍作肯定。須知,學生與教師原有的知識基礎差異較大,在小學階段更是如此。所以,對待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教師應該給予出自內心的贊賞,這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
六、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他們通過思考領悟課文內涵,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讓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時,教師還要把課堂教學和課外語文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展現自我,提高自我,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殷詩明.“少教多學”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小學),2017(09).
[2]喬英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中旬),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