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芳
摘 要:語文學習過程是逐漸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過程。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教學課堂不僅能實現語文課堂的“教學”價值,更能落實語文課堂的“育人”功效。因此,文章以《愚公移山》、《老人與?!贰ⅰ稛釔凵窞槔?,通過講故事、讀文章、補素材的“三步曲”探究了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課堂,期望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落實“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高中語文課堂;群文閱讀;以生為本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單元教學能更好的促進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實現。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內容仍然傾向知識灌輸而非素養培養,語文教學趨于教條化、模式化。而群文閱讀教學能有效改善這一現象?;诖?,筆者用實例探究了群文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的實際應用,期望能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講故事:趣味引入,引發思考
趣味性是語文課堂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以“趣”引入,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度,為后續教學的展開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精心研讀教學目標、了解學情,明確應該語文課堂該“教什么”。隨后,教師通過講述耳熟能詳、內涵深刻、與教學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并通過“問題”將學習內容轉變為學習任務
以《愚公移山》的故事導入,讓學生思考“愚公是什么樣的人?他具有哪些品質?”在熟悉的故事、簡單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具備了足夠的發言“欲望”。而通過對故事文化背景的挖掘,學生對古代的家族意識及文化心理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也為后續“多角度理解硬漢”的學習任務“鋪好路”。
二、讀文章:以問導讀,提升能力
以任務為導向的群文閱讀要用“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本次課程中,教師選擇了《愚公移山》、《老人與?!?、《熱愛生命》分析中外文學作品中“硬漢”的形象,透過文學作品形象探究文學作品形象塑造的手法及其文化背景。
(一)初讀文章,明確大意
通過導入環節,學生奠定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緒基礎。此時,教師順勢布置“學習任務”,并引導學生帶著任務迅速瀏覽文章。在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信任”讓學生自行完成文章重點的“提煉”,并引導學生繪制文章的思路結構圖。通過梳理文章脈絡的過程,學生逐漸擺脫“接受者”的地位,主動參與學習,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思維的發展與能力的提升。
通過對《愚公移山》的解讀,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硬漢”形象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而此時,教師讓學生帶著“兩篇文章分別有著怎樣的思路?”的學習任務進行《老人與?!贰ⅰ稛釔凵穬善恼碌臑g覽閱讀。閱讀過后,教師給予學生三分鐘時間進行思路梳理。隨后,教師提問“兩篇文章分別講了什么故事?”、“兩篇文章分別有何異同?”而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迸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徹底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初讀文章階段,學生不僅能繪制出兩篇文章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更高效地完成了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圖1文章結構圖對比
(二)再讀文章,品味語言
繪制思路結構圖能有效促進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而通過品味語言,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學科能力的提升。而小組交流是學生實現思維碰撞,貫徹“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再讀”過程中,教師應繼續“布置任務”,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組內交流品味語言、提升能力。
《老人與海》、《熱愛生命》兩篇文章極具趣味性,而究其原因在于其含有大量的景物描寫和心理對白。而教師在學生“恍然大悟”之后布置了“找出景物描寫與心理對白的語句”的學習任務并進行小組討論,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而在完成小組討論后,學生紛紛踴躍發言。
三、補素材:補充材料,培養素養
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會“知識”,也要培養“能力”,更要傳承“文化”,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完成文章的閱讀教學后,教師應適當補充文化背景,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并布置“終極學習任務”,以任務為導向,一步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去思考問題。而通過這幾個教學環節,學生獲得了高質量的語文學習體驗,其自主閱讀意識得到了萌發。
以《愚公移山》為例,教師用生動、形象的動畫形象充分展示古代的宗親制度與家族意識。隨后教師通過問題“社會性和外在環境因素對人的影響”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意識到正是由于這樣的文化背景,才使得中國式的“硬漢”形象兼具忠義,并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厚江. 讓學習任務群走進課堂[J]. 語文建設.2020(11):31-35.
[2]池芳. 任務群:高中語文教學新形態的思考[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4):44-46.